[發明專利]一種復合變性淀粉基軟膠囊在審
| 申請號: | 202210657824.0 | 申請日: | 2022-06-10 |
| 公開(公告)號: | CN114948895A | 公開(公告)日: | 2022-08-30 |
| 發明(設計)人: | 洪雁;徐志兵;張建全;宗俊愛;顧正彪;程力;李兆豐;李才明 | 申請(專利權)人: | 江南大學;山東禹王制藥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A61K9/48 | 分類號: | A61K9/48;A61K47/36;A23P10/30;C08B31/18 |
| 代理公司: | 哈爾濱市陽光惠遠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23211 | 代理人: | 彭素琴 |
| 地址: | 214122 江蘇***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復合 變性 淀粉 軟膠囊 | ||
本發明涉及一種復合變性淀粉基軟膠囊,該軟膠囊由氧化羥丙基預糊化復合變性淀粉、增塑劑、膠凝助劑和水組成,通過控制次氯酸鈉添加量、環氧丙烷添加量、羥丙基反應時間、預糊化溫度和預糊化反應時間等工藝參數優化調控氧化羥丙基預糊化復合變性淀粉的加工特性,不僅改善軟膠囊機械性能,有效降低了淀粉的糊化黏度,實現了“高濃低粘”,改善了膠凝特性以及透明度,增強其穩定性,還提高了淀粉分子的分散溶解能力,促進更快溶膠成膠,大大節省生產成本,使淀粉基質的性能更加符合軟膠囊制備工藝的需求,制備出的軟膠囊不易黏連,具有優良的機械性能,脆碎度以及優異的崩解性能,市場應用前景廣闊。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膠囊制造的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復合變性淀粉基軟膠囊。
背景技術
軟膠囊系指將一定量液體藥物直接包封,或將固體藥物溶解或分散在適宜的賦形劑中制備成溶液、混懸液、乳狀液或半固體,密封于球形、橢圓形或異形的軟質囊材中所制的一種劑型,已被廣泛應用于保健品和藥品的制備中。膠囊劑已有160多年的應用歷史,可作為藥劑的載體在醫藥、保健品及功能性食品行業中有著十分廣泛的應用。軟膠囊囊殼由膠體和輔助添加劑組成。其中,膠體如明膠或植物膠是主要成分,其品質的好壞直接影響到軟膠囊性能的優劣。
傳統軟膠囊都是以明膠為原料的。明膠是一種具有線性結構的聚合物,是動物(牛、豬)的皮、骨、腱或韌帶中膠原蛋白不完全酸水解、堿水解或酶降解后純化得到的制品。明膠還具有良好的成膜性、透明度和隔氧性等性質。但它是從動物中提取的,因此出于宗教原因和素食者的需要,它的攝入量是有限的。其次,對親水性或易吸濕藥物,明膠膠囊殼會因失水而變脆,造成膠囊裂開和滲油;明膠還會與某些物質(如醛、多酚、還原糖、多電荷陽離子、電解質、陽離子或陰離子聚合物等)發生交聯作用,從而使膠囊機械性能或者生物功能發生變化。此外,由于對豬流感(SI)和牛海綿狀腦病(BSE)的擔憂,以及對健康功能性食品的自然形象的需求日益增加,對植物薄膜代替明膠的需求日益增長。
與明膠相比,淀粉是一種綠色可再生資源,具有生物相容性好,來源廣泛等優點。因而,近年來,淀粉基軟膠囊的研發逐漸成為熱點。然而,將淀粉應用于制備軟膠囊,依然存在著一些問題:淀粉黏度較大,無法滿足制膠工藝所要求的“高濃低黏”特性;淀粉糊的膠凝性能差,無法像明膠一樣在室溫下快速形成凝膠。此外,淀粉分子之間極易形成很強的分子內與分子間氫鍵,以致形成的淀粉膜保濕性能仍然較差,進而導致淀粉膜的機械性能較差,容易脆碎,無法滿足工業化生產中藥物填裝以及后期存儲和運輸對軟膠囊性能的要求。
發明內容
[技術問題]
將淀粉應用于制備軟膠囊,現有技術依然存在著一些技術難題:淀粉黏度較大,無法滿足制膠工藝所要求的“高濃低黏”特性;淀粉糊的膠凝性能差;淀粉膜的機械性能較差,容易脆碎,無法滿足工業化生產中藥物填裝以及后期存儲和運輸對軟膠囊性能的要求。
[技術方案]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提供的復合變性淀粉基軟膠囊的制備方法,通過依次將淀粉進行氧化改性、羥丙基改性、預糊化改性,得到氧化羥丙基預糊化復合變性淀粉,從而使淀粉基質的性能更加符合軟膠囊制備工藝的需求。
本發明提出了一種氧化羥丙基預糊化復合變性淀粉,所述變性淀粉與原淀粉相比具有較低的相對分子質量,較好的透光率,有助于實現“高濃低粘”,且引入一定量外援羥丙基基團,增強了機械性能,改善了淀粉回生性能,同時通過最后預糊化處理,使得淀粉分子的溶解能力更強。
本發明的第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復合變性淀粉基軟膠囊的制備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1)淀粉的氧化改性:將淀粉加入水中制備得到淀粉乳,再向淀粉乳中按照有效氯占絕干淀粉質量百分率為1-3%加入次氯酸鈉溶液,用鹽酸溶液控制反應體系pH穩定在8.3~8.5,攪拌反應,進行淀粉的氧化變性;待氧化完成后,采用鹽酸溶液和飽和亞硫酸氫鈉溶液進行終止反應;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江南大學;山東禹王制藥有限公司,未經江南大學;山東禹王制藥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210657824.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