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水陸兩棲礦井勘測救援車在審
| 申請號: | 202210636730.5 | 申請日: | 2022-06-07 |
| 公開(公告)號: | CN114851792A | 公開(公告)日: | 2022-08-05 |
| 發明(設計)人: | 馬文龍;蘇選;張紅日;李尚堰;郝爍;馬躍寧;白瑞峰 | 申請(專利權)人: | 哈爾濱劍橋學院 |
| 主分類號: | B60F3/00 | 分類號: | B60F3/00 |
| 代理公司: | 哈爾濱奧博專利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23220 | 代理人: | 桑林艷 |
| 地址: | 150069 黑龍*** | 國省代碼: | 黑龍江;2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水陸 兩棲 礦井 勘測 救援 | ||
1.一種水陸兩棲礦井勘測救援車,其特征在于:所述一種水陸兩棲礦井勘測救援車包括轉向機構(2),所述轉向機構(2)布置在車身架(1)內構成地面行進部分,行進輪(2-20)旋轉驅動救援車在地面上行進,單個行進輪(2-20)旋轉可對救援車轉向,所述車身架(1)上還布置有雙涵道推動機構(3)俯仰調整機構(4)構成水中行進部分,雙涵道推動機構(3)中的螺旋槳旋轉時驅動救援車在淺水中航行,雙涵道推動機構(3)中的橫側偏轉引流板(3-5)旋轉時驅動救援車偏轉,俯仰調整機構(4)中的升降舵面(4-8)旋轉時驅動救援車在水中升降。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水陸兩棲礦井勘測救援車,其特征在于:所述車身架(1)包括車身連接板(1-1)、運動相機機構(1-2)、車身(1-3)、雙涵道布置盒(1-4)、偏轉引流板(1-5),運動相機機構(1-2)布置在車身連接板(1-1)上,車身連接板(1-1)與車身(1-3)固定連接,車身連接板(1-1)、雙涵道布置盒(1-4)構成的盒狀空間內用于布置雙涵道機構,車身(1-3)、雙涵道布置盒(1-4)、偏轉引流板(1-5)構成引流區間,該引流區間一側開口較大另一側較小。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水陸兩棲礦井勘測救援車,其特征在于:所述轉向機構(2)包括動力軸(2-1)、V字型固定板(2-2)、杠桿a(2-3)、杠桿b(2-4)、連桿滑槽(2-5)、滑槽撥動塊a(2-6)、杠桿連接板(2-7)、杠桿軸a(2-8)、照明燈(2-9)、杠桿軸b(2-10)、帶槽杠桿(2-11)、動力軸軸承環(2-12)、斜摩擦輪a(2-13)、行進動力軸(2-14)、固定支撐架(2-15)、斜摩擦輪b(2-16)、壓迫彈簧(2-17)、承壓板(2-18)、動力行進軸(2-19)、行進輪(2-20)、履帶(2-21)、從動軸(2-22)、轉向防水罩(2-23),動力軸(2-1)上布置有動力源能夠旋轉,動力軸(2-1)與V字型固定板(2-2)軸承連接,動力軸(2-1)與杠桿a(2-3)固定連接,V字型固定板(2-2)與車身連接板(1-1)固定連接,杠桿a(2-3)與杠桿b(2-4)固定連接,杠桿a(2-3)、杠桿b(2-4)與動力軸(2-1)構成聯動杠桿機構,滑槽撥動塊a(2-6)、杠桿連接板(2-7)、杠桿軸a(2-8)構成省力杠桿機構,聯動杠桿組上側的杠桿b(2-4)與滑槽撥動塊a(2-6)滑動連接,以杠桿軸a(2-8)為支點并與車身連接板(1-1)軸承連接,省力杠桿機構的另一端連接有照明燈(2-9),聯動杠桿機構下端連接有杠桿軸b(2-10),杠桿軸b(2-10)與帶槽杠桿(2-11)上的矩形槽滑動連接,帶槽杠桿(2-11)上設有滑槽與車身(1-3)上的矩形槽滑動連接,帶槽杠桿(2-11)與動力軸軸承環(2-12)固定連接,動力軸軸承環(2-12)內部布置有軸承,行進動力軸(2-14)上布置有動力軸軸承環(2-12)且在動力軸軸承環(2-12)兩端布置有限位用于固定動力軸軸承環(2-12)在行進動力軸(2-14)的軸承位置,斜摩擦輪a(2-13)與行進動力軸(2-14)固定連接,固定支撐架(2-15)一端與車身(1-3)固定連接另一端與行進動力軸(2-14)軸承連接,斜摩擦輪b(2-16)與動力行進軸(2-19)連接,斜摩擦輪b(2-16)上布置有鍵槽與動力行進軸(2-19)上的鍵沿著軸承滑動連接,壓迫彈簧(2-17)限位于斜摩擦輪b(2-16)與承壓板(2-18),承壓板(2-18)與兩側的動力行進軸(2-19)固定連接,行進軸(2-19)與兩側的行進輪(2-20)固定連接,行進輪(2-20)與三根從動軸(2-22)固定連接。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一種水陸兩棲礦井勘測救援車,其特征在于:所述行進軸(2-19)由兩根軸組成,一端的行進軸(2-19)上布置有軸頭與另一端的行進軸(2-19)軸承連接,在單側行進軸(2-19)旋轉時可帶動同側的行進輪(2-20)旋轉,此時另一側的行進輪(2-20)無動力跟隨運動,即實現了單側運動的轉向運動。
5.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一種水陸兩棲礦井勘測救援車,其特征在于:所述行進輪(2-20)上布置有限位槽,履帶(2-21)材質為可發生少量彈性形變的橡膠,在一個行進輪(2-20)旋轉時履帶(2-21)可繼續在所有行進輪(2-20)上跟隨運動。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哈爾濱劍橋學院,未經哈爾濱劍橋學院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210636730.5/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