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灰度發布方法、API網關、平臺及存儲介質在審
| 申請號: | 202210632662.5 | 申請日: | 2022-06-07 |
| 公開(公告)號: | CN115048137A | 公開(公告)日: | 2022-09-13 |
| 發明(設計)人: | 李躍華 | 申請(專利權)人: | 廈門立林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G06F8/71 | 分類號: | G06F8/71;G06F8/656;G06F16/2455;H04L67/566;H04L67/568;H04L67/63;H04L41/082;H04L41/0273;H04L12/66 |
| 代理公司: | 廈門原創專利事務所(普通合伙) 35101 | 代理人: | 李榮耀 |
| 地址: | 361021 福建省廈門*** | 國省代碼: | 福建;35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灰度 發布 方法 api 網關 平臺 存儲 介質 | ||
本發明提供了一種基于微服務架構的灰度發布方法、API網關、平臺及存儲介質。所述灰度發布方法,包括:從用戶請求中獲取jwt;根據所述jwt向redis分布式緩存發出獲取用戶類型的請求,并向Nacos注冊中心發出獲取所有實例及元數據的請求;獲取redis分布式緩存反饋的用戶類型,并判斷所述用戶類型的種類;當用戶類型的種類為灰度用戶時,向redis分布式緩存請求當前應用的當前灰度服務的版本號;獲取從redis分布式緩存反饋的當前灰度服務版本,并從中篩選當前灰度服務版本的實例列表;獲取實例列表的元數據的版本號及其對應服務實例,并由路由正常調用。本發明具有如下優點:提升系統可用性,將停機時間降低,可基本實現無停機升級;回歸測試,降低生產事故率;用戶無感升級,不免系統因為停機,導致一些系統故障問題。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灰度發布方法、API網關、平臺及存儲介質;尤其涉及微服務架構下的灰度發布方法、API網關、平臺及存儲介質。
背景技術
微服務架構是一項在云中部署應用和服務的新技術。微服務是一種軟件開發技術-面向服務的體系結構(SOA)架構樣式的一種變體,它提倡將單一應用程序劃分成一組小的服務,服務之間互相協調、互相配合,為用戶提供最終價值。每個服務運行在其獨立的進程中,服務與服務間采用輕量級的通信機制互相溝通(通常是基于HTTP的RESTfulAPI)。每個服務都圍繞著具體業務進行構建,并且能夠獨立地部署到生產環境、類生產環境等。另外,應盡量避免統一的、集中式的服務管理機制,對具體的一個服務而言,應根據上下文,選擇合適的語言、工具對其進行構建。
在微服務架構下,相同的服務,不同的版本,在部署生產環境時,會出現新舊版本交替被調用,可能會有一定的兼容問題,一般程序設計及開發時都會考慮兼容,另外用戶優先測試體驗,再者就是如何保證系統或關聯系統的穩定性,避免由于頻繁的應用更新升級而導致的頻繁停機變更問題,防止因為變更失敗導致的不良后果問題,已迫在眉睫,保證服務的高可用,而不至于升級時,服務還要停機。
發明內容
本發明提供了一種灰度發布方法、API網關、平臺及存儲介質,可以有效解決上述問題。
本發明是這樣實現的:
本發明提供一種基于微服務架構的灰度發布方法,包括:
從用戶請求中獲取jwt;
根據所述jwt向redis分布式緩存發出獲取用戶類型的請求,并向Nacos注冊中心發出獲取所有實例及元數據的請求;
獲取redis分布式緩存反饋的用戶類型,并判斷所述用戶類型的種類;
當用戶類型的種類為灰度用戶時,向redis分布式緩存請求當前應用的當前灰度服務的版本號;
獲取從redis分布式緩存反饋的當前灰度服務版本,并從中篩選當前灰度服務版本的實例列表;
獲取實例列表的元數據的版本號及其對應服務實例,并由路由正常調用。
作為進一步改進的,redis分布式緩存的當前灰度服務的版本號為通過灰度管理中心進行迭代版本統一管理,并將迭代配置初始化到redis分布式緩存進行緩存。
作為進一步改進的,所述獲取實例列表的元數據的版本號及其對應服務實例,并由路由正常調用的步驟進一步包括:
如實例列表的元數據的版本號無對應服務實例,則打錯誤日志,而不發起調用。
作為進一步改進的,所述獲取redis分布式緩存反饋的用戶類型,并判斷所述用戶類型的種類的步驟還進一步包括:
當用戶類型的種類為普通用戶時,向Nacos注冊中心請求向當前應用隨機分配實例;
獲取Nacos注冊中心向當前應用隨機分配實例,完成請求調用。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廈門立林科技有限公司,未經廈門立林科技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210632662.5/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