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應用于微電網的新能源儲能系統在審
| 申請號: | 202210631359.3 | 申請日: | 2022-06-06 |
| 公開(公告)號: | CN115000943A | 公開(公告)日: | 2022-09-02 |
| 發明(設計)人: | 陳立征;鄭方圓 | 申請(專利權)人: | 山東建筑大學;山東大學 |
| 主分類號: | H02J3/00 | 分類號: | H02J3/00;H02J3/28;H02J3/46 |
| 代理公司: | 北京東方盛凡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11562 | 代理人: | 李彬 |
| 地址: | 250101 *** | 國省代碼: | 山東;37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應用于 電網 新能源 系統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應用于微電網的新能源儲能系統,包括:新能源發電模塊,用于基于新能源發電;電力負載閾值設定模塊,用于基于待供電用戶的歷史電力負荷數據設定電力負荷閾值;負荷監控模塊,用于監控待供電用戶的實時電力負荷,若存在實時電力負荷超過電力負荷閾值的待供電用戶,則獲取當前待供電用戶的位置;電力輸送模塊,用于將電能傳輸到當前待供電用戶的位置;儲能模塊,用于在電網中不存在電力負荷位置時,對電能儲存。提高了對用戶出現電力負荷情景的預測精準度及供電的效率,以及實現了沒有電力負荷時,對電能的及時儲存,實現了雙模式的輸送方式,提高了輸送的智能化程度,大大降低了對電網的擾動和對用戶電力負荷的影響。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新能源儲能領域,特別是涉及一種應用于微電網的新能源儲能系統。
背景技術
在分布式能源和微電網領域,現有技術和管理發展不均衡。雖然國內近些年在分布式能源、儲能技術、微電網領域開展一些研究,但是光伏發電、天然氣三聯供、多元復合儲能和微電網組成多能互補系統的關鍵技術和綜合能效管理水平方面處于相對落后狀況,需要加大研發投入,研發關鍵技術,提升綜合能源系統經濟調度優化運營管理水平,盡快縮小與發達國家的差距。
在一個微電網中可能有多種類型的分布式能源及儲能裝置,因此研究如何實現多種類型的分布式能源及儲能裝置如何更好地兼容與協調對于提升微電網的工作效率、并網效率具有重要意義。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應用于微電網的新能源儲能系統,以解決上述現有技術存在的問題。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提供了一種應用于微電網的新能源儲能系統,包括:
新能源發電模塊、電力負載閾值設定模塊、負荷監控模塊、電力輸送模塊和儲能模塊;
所述新能源發電模塊用于基于新能源發電;
所述電力負載閾值設定模塊,用于基于待供電用戶的歷史電力負荷數據和近期電力負荷數據設定電力負荷閾值;
所述負荷監控模塊用于監控待供電用戶的實時電力負荷,若存在實時電力負荷超過電力負荷閾值的待供電用戶,則獲取當前待供電用戶的位置;
所述電力輸送模塊用于將電能傳輸到所述當前待供電用戶的位置;
所述儲能模塊用于在電網中不存在電力負荷位置時,對經過能量轉換的電能進行儲存。
可選的,所述新能源發電模塊包括發電監控模塊、采取分布式方式布置的若干個光伏發電系統和若干個風力發電系統;
所述光伏發電系統用于收集太陽能,并將所述太陽能轉化為電能;
所述風力發電系統用于收集風能,并將所述風能轉化為電能。
可選的,所述發電設備監控模塊用于分別監控所述光伏發電系統和所述風力發電系統的實時發電量和階段發電量,所述階段發電量包括日發電量、周發點零、月發電量和年發電量。
可選的,所述電力負載閾值設定模塊包括歷史數據采集模塊、閾值設定模型構建及訓練模塊和閾值設定模塊;
所述數據采集模塊用于采集待供電用戶的歷史電力負荷數據以及近期電力負荷數據;
所述閾值設定模型構建及訓練模塊用于構建閾值設定模型,并基于所述歷史電力負荷數據訓練閾值設定模型,直到迭代次數達到預定次數則完成訓練,獲得訓練完的所述閾值設定模型;
所述閾值設定模塊用于將所述近期電力負荷數據輸入所述閾值設定模型,獲取電力負荷閾值。
可選的,將當前日期的前3個月至1個月內的電力負荷數據作為所述歷史電力負荷數據,將當前日期的前1個月至當天內的電力負荷數據作為所述近期負荷數據。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山東建筑大學;山東大學,未經山東建筑大學;山東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210631359.3/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