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明專利]阻變隨機存儲器及其制備方法在審
| 申請?zhí)枺?/td> | 202210629601.3 | 申請日: | 2022-06-06 |
| 公開(公告)號: | CN115394915A | 公開(公告)日: | 2022-11-25 |
| 發(fā)明(設計)人: | 仇圣棻;陳亮;李曉波;楊蕓;潘國華;曹恒 | 申請(專利權)人: | 昕原半導體(杭州)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H01L45/00 | 分類號: | H01L45/00;H01L27/24 |
| 代理公司: | 北京鴻元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327 | 代理人: | 王迎;袁文婷 |
| 地址: | 311305 浙江省杭*** | 國省代碼: | 浙江;3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隨機 存儲器 及其 制備 方法 | ||
本發(fā)明提供一種阻變隨機存儲器及制備方法,其中的阻變隨機存儲器包括:在底層上進行金屬沉積,形成下電極金屬結構,并對下電極金屬結構進行刻蝕,形成規(guī)則分布的線狀下電極;在下電極上形成ReRAM切換層;在ReRAM切換層上填充介電材料層并處理至下電極的上表面,保留兩ReRAM切換層之間的介電材料層;在介電材料層上設置下電極的金屬接觸,金屬接觸延伸至相鄰的兩個ReRAM切換層之間,以形成阻變隨機存儲器。利用上述的發(fā)明能夠提高存儲單元密度,避免蝕刻工藝對結構造成的損傷。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半導體加工技術領域,更為具體地,涉及一種阻變隨機存儲器及其制備方法。
背景技術
目前,阻變隨機存儲器(ReRAM,Resistive Random Access Memory)基于其具有的高編程/擦寫速度、高器件密度、可微縮、低功耗、抗輻射、斷電后仍然能夠保持數(shù)據(jù)、且與CMOS(Complementary Metal-Oxide Semiconductor)工藝兼容等一系列突出的優(yōu)點,使其成為替代多晶硅浮柵(FG,F(xiàn)loating Gate)存儲器的有力競爭者之一,其作為一種采用非電荷存儲機制的存儲器,在32nm工藝節(jié)點及以下的高端應用中,將有很大的發(fā)展空間。
然而,隨著半導體器件集成度的不斷提高,存儲單元(Cell)的特征尺寸(CD,Critical Dimension)也越來越小,而堆疊度卻在不斷提高,從而導致蝕刻工藝的深寬比(AR,Aspect Ratio)越來越大,在金屬蝕刻過程中,對其沉積/濺射(resputter)、清洗及及形貌(profile)控制變得愈發(fā)困難;此外,對于ReRAM蝕刻工藝,需要反應離子刻蝕(RIE,Reactive Ion Etch)、離子束刻蝕(IBE,Ion Beam Etch)和物理攻擊(Bombardment)等工藝的相結合,多次蝕刻對ReRAM側壁更是會造成多次損傷,導致制備工藝難度大,且性能不能得到保障等問題。
具體地,現(xiàn)有制備方法和工藝會面臨以下各種問題:1、蝕刻難度越來越大,很容易導致刻蝕不足或過度刻蝕;2、蝕刻后的清洗和干燥愈發(fā)困難;3、對于一些蝕刻層復合物含有大量金屬的情況,無法用傳統(tǒng)的方法進行刻蝕,導致金屬濺射非常難以清理,且蝕刻形成的結構形貌控制難度也很大。
因此,目前亟需一種制備工藝,能夠降低阻變隨機存儲器的制備難度,并提高制備質量。
發(fā)明內容
鑒于上述問題,本發(fā)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阻變隨機存儲器及其制備方法,以解決現(xiàn)有的制備工藝存在的難度大,且產品性能得不到保障等問題。
本發(fā)明提供的阻變隨機存儲器的制備方法,包括:在底層上進行金屬沉積,形成下電極金屬結構,并對下電極金屬結構進行刻蝕,形成規(guī)則分布的線狀下電極;在下電極上形成ReRAM切換層;在ReRAM切換層上填充介電材料層并處理至下電極的上表面,保留兩ReRAM切換層之間的介電材料層;在介電材料層上設置下電極的金屬接觸,金屬接觸延伸至相鄰的兩個ReRAM切換層之間,以形成阻變隨機存儲器。
此外,可選的技術方案是,在下電極上形成ReRAM切換層的過程包括:通過原子層沉積和/或化學氣相沉積和/或物理氣相沉積和/或蒸鍍和/或濺鍍和/或熱生長的方式,在下電極上生長ReRAM切換層。
此外,可選的技術方案是,對位于相鄰兩個下電極之間的底部的ReRAM切換層進行去除,以使相鄰兩ReRAM切換層之間相互間隔設置。
此外,可選的技術方案是,在ReRAM切換層上填充介電材料層并處理至下電極的上表面,包括:通過原子層沉積和/或化學氣相沉積和/或物理氣相沉積和/或熱生長的方式,在ReRAM切換層上設置覆蓋ReRAM切換層的介電材料層;對介電材料層進行平坦化處理至下電極的上表面,形成阻變隨機存儲器的基礎結構。
此外,可選的技術方案是,在介電材料層上設置下電極的金屬接觸的過程包括:在基礎結構上設置表面介電層;在相鄰的兩個ReRAM切換層之間設置金屬孔;在金屬孔內填充金屬介質,金屬介質的表面延伸至表面介電層處。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昕原半導體(杭州)有限公司,未經昕原半導體(杭州)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yè)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lián)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210629601.3/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