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明專利]一種農業(yè)用具有精準定量下料配比功能的施肥裝置在審
| 申請?zhí)枺?/td> | 202210628339.0 | 申請日: | 2022-06-06 |
| 公開(公告)號: | CN114830898A | 公開(公告)日: | 2022-08-02 |
| 發(fā)明(設計)人: | 察強法 | 申請(專利權)人: | 察強法 |
| 主分類號: | A01C15/00 | 分類號: | A01C15/00;A01C15/12;A01C15/16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710068 陜西省西安市碑林*** | 國省代碼: | 陜西;6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農業(yè) 用具 精準 定量 配比 功能 施肥 裝置 | ||
1.一種農業(yè)用具有精準定量下料配比功能的施肥裝置,包括有車架(1),車架(1)的前部設有掛鉤,用于車架(1)與牽引車連接,車架(1)的下表面通過支撐架轉動設置有第一轉軸(101),第一轉軸(101)的兩端設有輪胎,車架(1)的上部嵌有第一存料殼(102)和第二存料殼(103),第一存料殼(102)位于第二存料殼(103)的右側,第一存料殼(102)和第二存料殼(103)的下部連通有第一殼體(104),車架(1)上固定連接有兩個對稱的第一支架(105),兩個第一支架(105)的上端固接有圓柱殼(106),圓柱殼(106)的上端和第一殼體(104)的下端連通,圓柱殼(106)的下端連通有第二殼體(107),且第二殼體(107)和兩個第一支架(105)固接,第二殼體(107)的下部轉動設置兩個對稱的第一排料管(108),其特征是:還包括有化肥監(jiān)測機構,化肥監(jiān)測機構設置在第二存料殼(103)上,車架(1)的前部設有用于調節(jié)兩種化肥用量配比的出料調節(jié)機構,圓柱殼(106)上設有用于攪動混合兩種化肥的化肥混合機構,車架(1)的后部設有用于均勻排放化肥的震動排料機構,出料調節(jié)機構和化肥混合機構配合,用于對不同配比下的兩種化肥進行分批次均勻混合,化肥混合機構和震動排料機構配合,用于將化肥均勻撒至農田上。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農業(yè)用具有精準定量下料配比功能的施肥裝置,其特征是:第二殼體(107)的內上部設有兩個對稱的傾斜板,第二殼體(107)的下部設置分隔板,用于將進入第二殼體(107)內的化肥均勻分為兩等份,且第二殼體(107)的內底面開設有兩個錐臺孔。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農業(yè)用具有精準定量下料配比功能的施肥裝置,其特征是:化肥監(jiān)測機構包括有第三存料殼(2),第三存料殼(2)通過花鍵滑動設置在第二存料殼(103)內,第三存料殼(2)的下部開設有圓柱孔,第三存料殼(2)的下部轉動設置有滑動柱(201),滑動柱(201)下部穿透第二存料殼(103)并與其滑動連接,且滑動柱(201)的下部設有楔形塊,滑動柱(201)的下端和相鄰第一支架(105)之間固定連接有第一彈簧(202),滑動柱(201)的上部轉動設置有轉動盤(203),轉動盤(203)的側壁上開設有凹槽,轉動盤(203)的凹槽內通過彈簧滑動設置有凸柱,轉動盤(203)位于第三存料殼(2)的下側,轉動盤(203)上開設有圓柱孔,轉動盤(203)的圓柱孔和第三存料殼(2)的圓柱孔交錯設置,第二存料殼(103)的側壁上開設兩個第一滑槽(204)和兩個第二滑槽(205),上側第二滑槽(205)的右端和右側第一滑槽(204)的上端齊平,上側第二滑槽(205)的左端高于左側第一滑槽(204)的上端,且上側的第二滑槽(205)設置為傾斜狀,兩個第二滑槽(205)周向對稱設置,轉動盤(203)的凸柱位于第一滑槽(204)內,車架(1)上固定連接有支撐板(206),支撐板(206)的后部滑動設置有異形滑動架(207),異形滑動架(207)和支撐板(206)之間固接有第二彈簧(208)。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一種農業(yè)用具有精準定量下料配比功能的施肥裝置,其特征是:第一存料殼(102)、第二存料殼(103)和第三存料殼(2)的內底面設置為傾斜狀,用于方便化肥從第一存料殼(102)、第二存料殼(103)和第三存料殼(2)內排出。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察強法,未經察強法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yè)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lián)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210628339.0/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