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新型液體分配泵在審
| 申請號: | 202210618384.8 | 申請日: | 2022-05-31 |
| 公開(公告)號: | CN115009692A | 公開(公告)日: | 2022-09-06 |
| 發明(設計)人: | 陳法仲 | 申請(專利權)人: | 廣州市超群塑業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65D47/20 | 分類號: | B65D47/20 |
| 代理公司: | 廣州德偉專利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44436 | 代理人: | 何文穎 |
| 地址: | 510899 廣東省廣***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新型 液體 分配 | ||
1.一種新型液體分配泵,其特征在于,包括:
液體分配泵(100),所述液體分配泵(100)包括泵身(200)和壓嘴(300),所述泵身(200)包括泵體(201)、第一配件(202)、下泵柱(203)、活塞(204)、上泵柱(205)、彈簧(206)、螺圈(207)和玻珠(208),所述泵身(200)穿過所述螺圈(207),所述第一配件(202)、所述下泵柱(203)、所述活塞(204)、所述上泵柱(205)、所述彈簧(206)、和所述玻珠(208)均設置于所述泵體(201)的內部,所述壓嘴(300)包括壓板(302)和連接柱(301);
所述泵體(201)的內部分為第一腔室(20101)、第二腔室(20104)和第三腔室(20105),所述第一配件(202)設置于所述第三腔室(20105)內,所述活塞(204)設置于所述第二腔室(20104)內,所述上泵柱(205)的底端穿過所述第一配件(202)和所述活塞(204)并與所述下泵柱(203)的頂端連通,所述下泵柱(203)設置于所述第二腔室(20104)內,且所述下泵柱(203)的底端設置于所述第一腔室(20101)的頂端。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新型液體分配泵,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腔室(20101)的內壁靠近中心處設有玻珠放置槽(20102),且所述玻珠放置槽(20102)的中心處呈通孔狀,所述玻珠(208)設置于所述玻珠放置槽(20102)內,所述玻珠放置槽(20102)的頂面設有限位塊(20103),且所述限位塊(20103)的頂端位于所述第一腔室(20101)內,所述限位塊(20103)的內壁與所述玻珠放置槽(20102)的底面之間最大高度大于所述玻珠(208)的直徑,所述限位塊(20103)、所述玻珠放置槽(20102)和所述泵體(201)呈一體結構,所述泵體(201)的頂端外壁開設有第一限位齒牙(20108)。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新型液體分配泵,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泵柱(205)包括第一通管(20501)和第二通管(20502),所述第一通管(20501)的直徑小于所述第二通管(20502)的直徑,所述第一通管(20501)設置于所述第二通管(20502)的內部,且所述第一通管(20501)的外壁靠近頂端處和所述第二通管(20502)的內壁靠近中心處設有連接環(20506),所述第一通管(20501)和所述第二通管(20502)通過所述連接環(20506)連接成為一個整體,所述第一通管(20501)的外壁靠近底端處設有限位臺(20503),所述第一通管(20501)的內壁靠近底端處設有第二限位環(20504),所述下泵柱(203)插入所述第一通管(20501)的底端內部,且所述下泵柱(203)的頂端設置于所述第二限位環(20504)的底面,所述第一通管(20501)的外壁靠近頂端處設有卡合環(20505),所述第二通管(20502)的外壁靠近底端處設有第二外螺紋(20508),所述第二通管(20502)的內壁靠近頂端處設有第二限位齒牙(20507)。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一種新型液體分配泵,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配件(202)的豎直截面呈倒“凸”形,所述第二通管(20502)的底端設置于所述第一配件(202)的內部底面,所述第一配件(202)內壁靠近所述第二通管(20502)的底端處設有第二內螺紋(20201),且所述第二內螺紋(20201)和所述第二外螺紋(20508)相適配,所述第一配件(202)的頂端外壁設有倒“U”形環(20203),且所述倒“U”形環(20203)通過所述第一限位齒牙(20108)卡合于所述泵身(200)的頂端,所述第一配件(202)和所述倒“U”形環(20203)呈一體結構。
5.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一種新型液體分配泵,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塞(204)包括內環(20401)和外環(20402),且所述活塞(204)的豎直截面呈“H”狀,所述內環(20401)套設于所述第一通管(20501)的底端,且所述內環(20401)的頂端設置于所述限位臺(20503)的下方,所述外環(20402)的外壁與所述第二腔室(20104)的內壁過盈配合。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廣州市超群塑業有限公司,未經廣州市超群塑業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210618384.8/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