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NAT負載均衡的實現方法、系統、電子設備及存儲介質在審
| 申請號: | 202210614128.1 | 申請日: | 2022-05-31 |
| 公開(公告)號: | CN114866480A | 公開(公告)日: | 2022-08-05 |
| 發明(設計)人: | 馬瑞武;吳興;趙振洋;徐敏 | 申請(專利權)人: | 北京天融信網絡安全技術有限公司;北京天融信科技有限公司;北京天融信軟件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H04L47/125 | 分類號: | H04L47/125;H04L61/255;H04L67/1004 |
| 代理公司: | 北京超凡宏宇專利代理事務所(特殊普通合伙) 11463 | 代理人: | 安衛靜 |
| 地址: | 100085 北京***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nat 負載 均衡 實現 方法 系統 電子設備 存儲 介質 | ||
本申請提供一種NAT負載均衡的實現方法、系統、電子設備及計算機可讀存儲介質,其中,該方法包括:基于transformer長期預測模型獲取服務器集群中各服務器的綜合請求連接數;基于transformer長期預測模型獲取服務器集群中各服務器的下一時刻響應時長;根據服務器集群中各服務器的歷史平均響應時長獲得各服務器的性能;根據綜合請求連接數、下一時刻響應時長和所述各服務器的性能獲得各服務器的權重;根據各服務器的權重選取服務器集群中的性能最優服務器;將用戶實時請求對應的IP地址轉換為性能最優服務器的IP地址。可以根據服務器的實時性能選取服務器集群中實時性能最優的服務器,能夠實時監測服務器集群中出現問題的服務器,提高了NAT負載均衡的實時性及有效性。
技術領域
本申請涉及網絡通信技術領域,具體而言,涉及一種NAT負載均衡的實現方法、系統、電子設備及計算機可讀存儲介質。
背景技術
網絡地址轉換(Network Address Translation,NAT)是將一個互聯網協議(Internet Protocol,IP)地址轉換為另一個IP地址,一般用于未經注冊的內部地址與合法的、已獲注冊的IP地址間進行轉換。適用于解決IP地址緊張、不想讓網絡外部知道內部網絡結構等場合中。隨著外網用戶訪問量的上升,內網一臺服務器已難以勝任全部響應,此時就必須采用負載均衡技術,將大量的訪問合理地分配至多臺服務器上。此時就可以通過NAT負載均衡技術實現服務器的負載均衡。NAT提供了一種解決網絡擁堵問題、提高內網服務器響應速度、提高內網服務器及其他資源的利用率從而提高用戶體驗的技術。
當前NAT負載均衡主要采用靜態負載均衡算法(不考慮服務器的實時負載狀態,僅利用一些統計數值或者設備參考指標以一定比例來分配服務器權重)。現有技術中,將NAT設備對外的網絡IP地址轉換為整個負載均衡架構的內部服務器IP地址,以便讓內部的實際服務器來處理請求數據,當外部網絡中的計算機訪問NAT設備對外的網絡IP地址時,NAT設備根據NAT負載均衡算法(例如加權輪詢算法等)計算出轉換后的內部服務器IP地址,并將其轉發到對應IP地址的服務器上。
但是,現有技術中,服務器的性能指標是動態變化的,靜態指標只是個參考指標,而非實時的真實性能(隨著服務器的長時間運行,自身的負載狀態會產生較大的差異),這樣根據服務器的靜態性能指標計算出的服務器并不是服務器集群中實時性能最優的服務器;并且,當服務器集群中出現其中一臺服務器死機后,當前技術的NAT負載均衡策略并不能實時感知到,可能導致根據算法把用戶的流量選取到處于死機狀態的那臺服務器上,導致用戶訪問失敗。
發明內容
本申請實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NAT負載均衡的實現方法、系統、電子設備及計算機可讀存儲介質,可以根據服務器的實時性能選取服務器集群中實時性能最優的服務器,能夠實時監測服務器集群中出現問題的服務器,避免選取到出故障的服務器,提高了NAT負載均衡的實時性及有效性。
第一方面,本申請實施例提供了一種基于NAT負載均衡的實現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基于transformer長期預測模型獲取服務器集群中各服務器的綜合請求連接數;
基于所述transformer長期預測模型獲取服務器集群中各服務器的下一時刻響應時長;
根據所述服務器集群中各服務器的歷史平均響應時長獲得所述各服務器的性能;
根據所述綜合請求連接數、所述下一時刻響應時長和所述各服務器的性能獲得所述各服務器的權重;
根據所述各服務器的權重選取所述服務器集群中的性能最優服務器;
將用戶實時請求對應的IP地址轉換為所述性能最優服務器的IP地址。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北京天融信網絡安全技術有限公司;北京天融信科技有限公司;北京天融信軟件有限公司,未經北京天融信網絡安全技術有限公司;北京天融信科技有限公司;北京天融信軟件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210614128.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