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通過定時臉部識別保護用戶隱私的方法及電子產品在審
| 申請號: | 202210614111.6 | 申請日: | 2022-06-01 |
| 公開(公告)號: | CN114896631A | 公開(公告)日: | 2022-08-12 |
| 發明(設計)人: | 孔立明;孔維來;楊嬋 | 申請(專利權)人: | 孔立明 |
| 主分類號: | G06F21/62 | 分類號: | G06F21/62;G06F21/32;G06V40/16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200135 上海市*** | 國省代碼: | 上海;3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通過 定時 臉部 識別 保護 用戶 隱私 方法 電子產品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通過定時臉部識別保護用戶隱私的方法及電子產品。當終端屏幕處于解鎖和顯示狀態下,臉部識別組件每隔固定時間自動開始掃描,取得屏幕前方的第一信息;如果第一信息與用戶在終端中設定的用戶臉部ID即第二信息匹配,終端不間斷地正常運行;如不匹配,終端開始鎖屏倒計時;在倒計時內,如果臉部識別組件獲取到第二信息,倒計時中斷且終端不間斷地正常運行;固定時間和倒計時的時長由用戶或廠家設定,其中倒計時可設定為零。本發明旨在將面部識別功能從“正向解鎖”改造為“反向上鎖”,以提升智能終端對用戶隱私的保護強度,以及對用戶的“忠誠度”,進而提升智能終端的用戶粘性及數據與設備安全性。本發明屬智能電子設備領域。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智能電子終端的操控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通過定時臉部識別保護用戶隱私的方法及電子產品,其改進之處是在現有的“刷臉解鎖”技術基礎上,通過“自動的定時臉部識別”與“根據該識別結果是否鎖屏的智能化判斷”,在用戶與其智能終端之間進行生物特性匹配,同時在該終端與其他人(即“非主人”)之間制造“排異反應”,進而加強對用戶隱私的保護。
本發明的基本構思與技術追求如下。
第一,將“刷臉解鎖”技術反向設計為“刷臉上鎖”技術。
第二,提升智能終端對用戶隱私的保護強度,以及對用戶的“忠誠度”。
第三,提升智能終端的用戶粘性及由此產生的數據與設備安全性。
背景技術
本發明技術方案基于以下現有技術:“一種用于人臉檢測的方法”(參見蘋果公司專利號為US9589177的美國專利)、“一種基于曲率的臉部檢測器”(參見蘋果公司申請號為2017800526305的發明專利),“一種用于在真實環境的視圖中表示虛擬對象的方法和系統”(參見蘋果公司申請號為2014800774674的發明專利)、“一種用于生成人臉特征向量的方法”(參見蘋果公司專利號為2012103665826的發明專利),以及截至本發明申請之日,其他與智能終端“刷臉解鎖”有關的技術方案(以下統稱現有技術方案)。
臉部解鎖技術已普遍應用于以IOS設備與安卓設備為代表的各種智能終端,為用戶帶來了較多操作便利,使得交互體驗有較大提升,其技術手段主要來自于上述現有技術方案。但現有技術方案仍存在以下問題與缺點。
第一,該技術只被用于臉部“解鎖”,具有單向性,忽視了該技術手段的反向運用空間,即如何為用戶的智能終端自動“上鎖”,以防止用戶隱私泄露。
第二,用戶利用面部信息將終端屏幕解鎖后,如果用戶因故離開終端,且該終端屏幕處于解鎖和顯示狀態,那么他人將可趁機查看該終端內容,該終端中的大部分信息會處于可被查看狀態(如微信聊天記錄),進而造成用戶隱私大量泄露。
第三,如果終端被盜或丟失,且他人成功破解或重置密碼后,將毫無障礙地使用該終端。此時,終端中缺少進一步的技術障礙,難以形成雙保險進而抬高非法使用技術成本。
發明內容
為解決上述問題,本發明提供了一種通過定時臉部識別保護用戶隱私的方法及電子產品,其目的在于,將現有的面部解鎖技術中的技術單元與元素進行重組,提供全新的智能化“上鎖”功能,同時確保不增加用戶的操作成本,追求優良、高效的交互體驗,以純粹智能化手段提升隱私保護強度、終端的用戶粘性,以及由此產生的數據與設備安全性。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孔立明,未經孔立明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210614111.6/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