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微紫青霉C1-GP及其在培育藍莓菌根苗中的應用有效
| 申請號: | 202210607014.4 | 申請日: | 2022-05-31 |
| 公開(公告)號: | CN115011488B | 公開(公告)日: | 2023-03-24 |
| 發明(設計)人: | 段如雁;安常蓉;李蕓;文光琴;聶飛 | 申請(專利權)人: | 貴州省生物研究所 |
| 主分類號: | C12N1/14 | 分類號: | C12N1/14;A01N63/36;A01P21/00;A01G31/00;A01G24/15;A01G24/28;A01G13/00;C12R1/80 |
| 代理公司: | 北京方圓嘉禾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385 | 代理人: | 戴嵩瑋 |
| 地址: | 550009 貴*** | 國省代碼: | 貴州;5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青霉 c1 gp 及其 培育 藍莓 菌根 中的 應用 | ||
本發明涉及藍莓培養技術領域,特別是涉及微紫青霉(Penicilliumjanthinellum)C1?GP及其在培育藍莓菌根苗中的應用。所述微紫青霉C1?GP的保藏編號為GDMCCNO:62424。本發明提供的微紫青霉C1?GP具有促進植物生長和/或提高植物抗病蟲害能力的作用,利用本發明提供的微紫青霉C1?GP培育的藍莓菌根苗相對于現有育苗技術培育的苗木,菌根侵染率提高280%~340%,藍莓菌根苗苗高增長29.9%~41.8%,地徑生長增長11.7%~16.0%,根系活力提高1.38~1.55倍,抗病蟲害能力增強,苗木質量和后期綜合效益明顯提高。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藍莓培養技術領域,特別是涉及微紫青霉C1-GP及其在培育藍莓菌根苗中的應用。
背景技術
藍莓作為一種具有較高經濟價值和廣闊開發前景的新興小漿果樹種,藍莓果實肉質細膩,種子極小,甜酸適口,有清爽宜人的香氣,富含多種維生素及微量元素等營養物質。藍莓鮮果既可生食,又可作加工果汁、果酒、果醬等的原料,具有較高的經濟價值。
在大健康背景下,藍莓逐漸成為受消費者青睞的精品水果,其種植面積迅速增加,近年來,對于藍莓優質種苗的的需求不斷增大,目前所使用的藍莓苗木多為傳統培育的苗木,移栽后容易死亡,生長緩慢,還伴有花開和結果延遲的現象發生,嚴重的影響了藍莓產業的發展。
發明內容
為了解決上述問題,本發明提供了微紫青霉C1-GP及其在培育藍莓菌根苗中的應用。利用本發明提供的微紫青霉C1-GP培育的藍莓菌根苗相對于現有育苗技術培育的苗木,菌根侵染率高、促生效果顯著,抗病能力強。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提供如下技術方案:
本發明提供了一株具有抗病促生作用的微紫青霉(Penicillium janthinellum)C1-GP,所述微紫青霉C1-GP的保藏編號為GDMCC NO:62424。
本發明還提供了一種具有抗病促生作用的微生物菌劑,所述微生物菌劑包括上述的微紫青霉C1-GP;
所述微紫青霉C1-GP的孢子數≥1×109個/mL。
本發明還提供了上述微紫青霉C1-GP或上述的微生物菌劑在促進植物生長和/或提高植物抗病蟲害能力中的應用。
優選的,所述植物包括藍莓。
本發明還提供了一種藍莓菌根苗的培育方法,所述培育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將生根幼苗移栽到復合基質中;所述復合基質包括上述的菌劑和基礎基質。
優選的,所述菌劑和基礎基質的體積比為1:(100~150)。
優選的,所述培育方法還包括:移栽30~40d后,將上述的菌劑添加到復合基質中;以生根幼苗株數計,所述添加量為50~60mL/株。
優選的,所述基礎基質包括草炭和珍珠巖。
優選的,培育所述生根幼苗的生根培養基包括珍珠巖、蛭石和草炭;所述珍珠巖、蛭石和草炭的體積比為1:1:3。
優選的,所述藍莓包括燦爛、粉藍或萊克西。
有益效果:
本發明提供了一株具有抗病促生作用的微紫青霉(Penicillium janthinellum)C1-GP,所述微紫青霉C1-GP的保藏編號為GDMCC NO:62424。本發明提供的微紫青霉C1-GP具有促進植物生長和/或提高植物抗病蟲害能力的作用,利用本發明提供的微紫青霉C1-GP培育的藍莓菌根苗相對于現有育苗技術培育的苗木,菌根侵染率提高280%~340%,藍莓菌根苗苗高增長29.9%~41.8%。,地徑生長增長11.7%~16.0%,根系活力提高1.38~1.55倍,抗病蟲害能力增強,苗木質量和后期綜合效益明顯提高。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貴州省生物研究所,未經貴州省生物研究所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210607014.4/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