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CO2 在審
| 申請號: | 202210604022.3 | 申請日: | 2022-05-30 |
| 公開(公告)號: | CN115197873A | 公開(公告)日: | 2022-10-18 |
| 發明(設計)人: | 吳文靜;李志強;張世軍;劉炳榮;周虹;馮淑怡 | 申請(專利權)人: | 廣東省科學院動物研究所 |
| 主分類號: | C12N1/20 | 分類號: | C12N1/20;A01K67/033;A23K20/20;A23K50/00;C12R1/72;C12R1/01 |
| 代理公司: | 廣州科粵專利商標代理有限公司 44001 | 代理人: | 劉明星;朱聰聰 |
| 地址: | 510000 ***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co base sub | ||
本發明公開了CO2在增加臺灣乳白蟻腸道固氮菌和螺旋體豐度中的應用。外環境CO2濃度差異對臺灣乳白蟻后腸共生菌群的物種組成影響較小,而對物種的豐度影響較大。各處理組的核心菌群不變,在門水平上,分別為擬桿菌門、厚壁菌門、變性菌門和螺旋體門。在屬水平上,分別為固氮菌、支原體和密螺旋體,它們能保持白蟻固氮功能的穩定性,從而為白蟻提供能量來源,同時保持白蟻對碳水化合物代謝的功能。其中,5%CO2濃度環境下,共生菌群相對豐度更高,其固氮菌和螺旋體的含量也顯著高于其他處理組,這可為白蟻自身和腸道共生微生物提供更為充足的能量。另外,5%CO2濃度中具有更高豐度的產糞甾醇菌和疣微菌與螺旋體具有相互促進的關系。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昆蟲領域,具體涉及CO2在增加臺灣乳白蟻腸道固氮菌和螺旋體豐度中的應用。
背景技術
每種白蟻都具有自己獨特的菌落結構,菌落結構可以反映宿主的飲食(MARYNOWSKA M,GOUX X,et al.Compositional and functional characterisation ofbiomass-degrading microbial communities in guts of plant fibre-and soil-feeding higher termites[J].Microbiome,2020,8(1):96.)。當白蟻所處環境中的氮濃度和氧濃度發生改變時,白蟻腸道中的共生菌結構也會受到影響,CO2也是空氣中重要的組成成分,但外界CO2濃度的變化是否會對白蟻腸道中的共生菌落造成影響我們知之甚少。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CO2在增加臺灣乳白蟻腸道固氮菌和螺旋體豐度中的應用。
所述的固氮菌為Candidatus Azobacteroides屬,該屬細菌攜帶固氮基因,具有固氮能力。分類關系:細菌界Bacteria,擬桿菌門Bacteroidetes,擬桿菌綱Bacteroidia,擬桿菌目Bacteroidales,Dysgonomonadaceae科,Candidatus Azobacteroides屬,屬內包含暫定種Candidatus Azobacteroides pseudotrichonymphae,未定種/未培養的unclassifiedCandidatus Azobacteroides和uncultured Candidatus Azobacteroides。
所述的螺旋體為Treponema屬,該屬細菌可以通過調節自身的酶活性從而適應環境中氧濃度的變化,具有固氮功能,參與白蟻次生代謝物的代謝,并攜帶氫化酶基因,可產生乙酸鹽為白蟻提供碳源。分類關系:細菌界Bacteria,螺旋體門Spirochaetes,螺旋體綱Spirochaetia,螺旋體目Spirochaetales,螺旋體科Spirochaetaceae,密螺旋體/密螺旋體屬Treponema,屬內包含多個uncultured Treponema的未培養鑒定種。
所述的CO2是體積占比5%。
外環境CO2濃度差異對臺灣乳白蟻后腸共生菌群的物種組成影響較小,而對物種的豐度影響較大。各處理組的核心菌群不變,在門水平上,分別為擬桿菌門、厚壁菌門、變性菌門和螺旋體門。在屬水平上,分別為固氮菌、支原體和密螺旋體,它們能保持白蟻固氮功能的穩定性,從而為白蟻提供能量來源,同時保持白蟻對碳水化合物代謝的功能。其中,5%CO2濃度環境下,共生菌群相對豐度更高,其固氮菌和螺旋體的含量也顯著高于其他處理組,這可為白蟻自身和腸道共生微生物提供更為充足的能量。另外,5%CO2濃度中具有更高豐度的產糞甾醇菌和疣微菌與螺旋體具有相互促進的關系。
附圖說明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廣東省科學院動物研究所,未經廣東省科學院動物研究所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210604022.3/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一種Nd<sub>2</sub>O<sub>3</sub>-Yb<sub>2</sub>O<sub>3</sub>改性的La<sub>2</sub>Zr<sub>2</sub>O<sub>7</sub>-(Zr<sub>0.92</sub>Y<sub>0.08</sub>)O<sub>1.96</sub>復相熱障涂層材料
- 無鉛[(Na<sub>0.57</sub>K<sub>0.43</sub>)<sub>0.94</sub>Li<sub>0.06</sub>][(Nb<sub>0.94</sub>Sb<sub>0.06</sub>)<sub>0.95</sub>Ta<sub>0.05</sub>]O<sub>3</sub>納米管及其制備方法
- 磁性材料HN(C<sub>2</sub>H<sub>5</sub>)<sub>3</sub>·[Co<sub>4</sub>Na<sub>3</sub>(heb)<sub>6</sub>(N<sub>3</sub>)<sub>6</sub>]及合成方法
- 磁性材料[Co<sub>2</sub>Na<sub>2</sub>(hmb)<sub>4</sub>(N<sub>3</sub>)<sub>2</sub>(CH<sub>3</sub>CN)<sub>2</sub>]·(CH<sub>3</sub>CN)<sub>2</sub> 及合成方法
- 一種Bi<sub>0.90</sub>Er<sub>0.10</sub>Fe<sub>0.96</sub>Co<sub>0.02</sub>Mn<sub>0.02</sub>O<sub>3</sub>/Mn<sub>1-x</sub>Co<sub>x</sub>Fe<sub>2</sub>O<sub>4</sub> 復合膜及其制備方法
- Bi<sub>2</sub>O<sub>3</sub>-TeO<sub>2</sub>-SiO<sub>2</sub>-WO<sub>3</sub>系玻璃
- 熒光材料[Cu<sub>2</sub>Na<sub>2</sub>(mtyp)<sub>2</sub>(CH<sub>3</sub>COO)<sub>2</sub>(H<sub>2</sub>O)<sub>3</sub>]<sub>n</sub>及合成方法
- 一種(Y<sub>1</sub>-<sub>x</sub>Ln<sub>x</sub>)<sub>2</sub>(MoO<sub>4</sub>)<sub>3</sub>薄膜的直接制備方法
- 熒光材料(CH<sub>2</sub>NH<sub>3</sub>)<sub>2</sub>ZnI<sub>4</sub>
- Li<sub>1.2</sub>Ni<sub>0.13</sub>Co<sub>0.13</sub>Mn<sub>0.54</sub>O<sub>2</sub>/Al<sub>2</sub>O<sub>3</sub>復合材料的制備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