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用于混氨燃料燃燒特性及燃燒方式的測試裝置和測試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2210600335.1 | 申請日: | 2022-05-30 |
| 公開(公告)號: | CN115015464B | 公開(公告)日: | 2023-10-27 |
| 發明(設計)人: | 王赫陽;謝妍 | 申請(專利權)人: | 天津大學 |
| 主分類號: | G01N31/12 | 分類號: | G01N31/12;F27B17/02 |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北洋有限責任專利代理事務所 12201 | 代理人: | 琪琛 |
| 地址: | 300350 天津市津南區海*** | 國省代碼: | 天津;1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用于 燃料 燃燒 特性 方式 測試 裝置 方法 | ||
1.一種用于混氨燃料燃燒特性及燃燒方式的測試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空氣輸送系統(1)、配風系統(2)、氣體燃料輸送系統(3)、固體燃料輸送系統(4)、試驗爐(5)、煙氣處理系統(6)、煙氣采樣及分析系統(7);
所述配風系統(2)包括一次風輸送及加熱管路、二次風輸送及加熱管路和燃盡風輸送及加熱管路;所述一次風輸送及加熱管路的入口、所述二次風輸送及加熱管路的入口、所述燃盡風輸送及加熱管路的入口均與所述空氣輸送系統(1)連接;所述一次風輸送及加熱管路的出口與所述固體燃料輸送系統(4)連接,所述二次風輸送及加熱管路的出口與燃燒器(5-1)的二次風外絲(5-1-6)連接,所述燃盡風輸送及加熱管路的出口通過輸氣軟管與測點的采樣/輸氣槍(5-7)連接;
所述氣體燃料輸送系統(3)包括氣體碳氫燃料罐(3-1)、氣體碳氫燃料流量調節閥(3-2)、氣體碳氫燃料流量計(3-3)、氣體碳氫燃料管路(3-4)、氣體碳氫燃料混氣罐(3-6)、氨氣氣體罐(3-7)、氨氣流量調節閥(3-8)、氨氣流量計(3-9)、氨氣氣體管路(3-10)、氨氣氣體混氣罐(3-12)、氣體燃料轉接閥(3-13);
所述氣體碳氫燃料罐(3-1)的出口通過所述氣體碳氫燃料流量調節閥(3-2)與所述氣體碳氫燃料流量計(3-3)的入口連接,所述氣體碳氫燃料流量計(3-3)的出口通過所述氣體碳氫燃料管路(3-4)與所述氣體碳氫燃料混氣罐(3-6)的入口連接,所述氣體碳氫燃料混氣罐(3-6)用于通入氣體碳氫燃料稀釋空氣(3-5)與氣體碳氫燃料混合,所述氣體碳氫燃料混氣罐(3-6)的出口與所述氣體燃料轉接閥(3-13)的氣體接口連接,或者與所述氣體燃料轉接閥(3-13)的氣體接口和所述采樣/輸氣槍(5-7)連接;
所述氨氣氣體罐(3-2)的出口通過所述氨氣氣體流量調節閥(3-8)與所述氨氣流量計(3-9)的入口連接,所述氨氣流量計(3-9)的出口通過氨氣管路(3-10)與所述氨氣氣體混氣罐(3-12)的入口連接,所述氨氣氣體混氣罐(3-12)用于通入氨氣稀釋空氣(3-11)與氨氣混合,所述氨氣氣體混氣罐(3-12)的出口與所述氣體燃料轉接閥(3-13)的氣體接口、所述二次風外絲(5-1-6)、所述采樣/輸氣槍(5-7)中的至少一個連接;
所述氣體燃料轉接閥(3-13)為上端口、下端口和氣體接口構成的三通結構,其上端口與所述固體燃料輸送系統(4)的出口連接,其下端口用于與所述燃燒器(5-1)的頂端入口連接;
所述固體燃料輸送系統(4)用于向所述試驗爐(5)供給不同的固體燃料顆粒;
所述試驗爐(5)由上至下依次包括所述燃燒器(5-1)、爐頂蓋(5-2)、第一節爐體(5-3)、第二節爐體(5-4)、第三節爐體(5-5)、爐底蓋(5-6)、所述采樣/輸氣槍(5-7);所述燃燒器(5-1)固定安裝于所述爐頂蓋(5-2)并探入所述第一節爐體(5-3),所述第一節爐體(5-3)、所述第二節爐體(5-4)、所述第三節爐體(5-5)相互連通;
所述燃燒器(5-1)包括燃燒器一次風管(5-1-5)和燃燒器二次風管(5-1-4);所述燃燒器一次風管(5-1-5)同軸設置在所述燃燒器二次風管(5-1-4)內部,所述燃燒器一次風管(5-1-5)底端與所述燃燒器二次風管(5-1-4)底端齊平,所述燃燒器一次風管(5-1-5)頂端高于所述燃燒器二次風管(5-1-4)頂端,且所述燃燒器二次風管(5-1-4)頂端與所述燃燒器一次風管(5-1-5)之間通過不銹鋼圓環(5-1-2)進行密封;所述燃燒器一次風管(5-1-5)外部固定有安裝法蘭(5-1-1),所述安裝法蘭(5-1-1)用于將所述燃燒器(5-1)固定于所述爐頂蓋(5-2);所述燃燒器一次風管(5-1-5)頂端與所述氣體燃料轉接閥(3-13)的下端口相連通;所述燃燒器二次風管(5-1-4)連接有所述二次風外絲(5-1-6);
所述第一節爐體(5-3)、所述第二節爐體(5-4)、所述第三節爐體(5-5)構造完全相同,均包括爐體鋼殼(5-3-1)、爐體澆筑內膽(5-3-2)、爐底澆筑底座(5-3-3)、含鋯保溫層(5-3-4)、硅酸鋁纖維毯(5-3-5)、硅鉬棒(5-3-6)、爐膛(5-3-7)、采樣/輸氣孔(5-3-8)、熱電偶測孔(5-3-9);所述爐膛(5-3-7)沿所述爐體鋼殼(5-3-1)的軸線設置,并由剛玉莫來石的所述爐體澆筑內膽(5-3-2)形成;所述爐體澆筑內膽(5-3-2)均勻分布地開設1-4個相同的所述采樣/輸氣孔(5-3-8),每個所述采樣/輸氣孔(5-3-8)均安裝所述采樣/輸氣槍(5-7),并作為一個測點;所述爐體澆筑內膽(5-3-2)雙側均勻分布所述硅鉬棒(5-3-6)作為加熱元件;所述硅鉬棒(5-3-6)外圍依次采用所述含鋯保溫層(5-3-4)、所述硅酸鋁纖維毯(5-3-5)對所述爐體鋼殼(5-3-1)內部空間進行填充,所述含鋯保溫層(5-3-4)和所述爐體澆筑內膽(5-3-2)之間留有空間用于所述硅鉬棒(5-3-6)的均勻加熱;熱電偶測孔(5-3-9)用于測試所述硅鉬棒(5-3-6)的加熱溫度;
所述煙氣處理系統(6)的入口與所述爐膛(5-3-7)的下部出口相連;所述煙氣采樣及分析系統(7)與所述煙氣處理系統(6)的出口連接和/或與測點的所述采樣/輸氣槍(5-7)連接。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天津大學,未經天津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210600335.1/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