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同軸徑向增材再制造修復超差孔的裝置及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2210591708.3 | 申請日: | 2022-05-27 |
| 公開(公告)號: | CN114939662A | 公開(公告)日: | 2022-08-26 |
| 發明(設計)人: | 孟祥晨;黃永憲;燕泊衡;王勁棋;陳會子;萬龍 | 申請(專利權)人: | 哈爾濱工業大學 |
| 主分類號: | B22F7/06 | 分類號: | B22F7/06;B22F1/12;B22F3/14 |
| 代理公司: | 哈爾濱奧博專利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23220 | 代理人: | 桑林艷 |
| 地址: | 150001 黑龍*** | 國省代碼: | 黑龍江;2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同軸 徑向 增材再 制造 修復 超差孔 裝置 方法 | ||
1.一種同軸徑向增材再制造修復超差孔的裝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徑向增材工具(1)、下支撐體(3)和增材粉末(4),所述下支撐體(3)設置在待修復超差孔(2-2)下方,所述增材粉末(4)填壓在待修復超差孔(2-2)內部,所述徑向增材工具(1)與待修復超差孔(2-2)同軸設置,所述待修復超差孔(2-2)開設在待修復超差孔基體(2)上,所述徑向增材工具(1)包括功能部(1-3),所述功能部(1-3)包括相互套接并相對轉動的夾套(1-3-1)、端面發熱體(1-3-2)和徑向增材作用體(1-3-3)。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同軸徑向增材再制造修復超差孔的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徑向增材工具(1)還包括夾持部(1-1)和散熱部(1-2),所述夾持部(1-1)、散熱部(1-2)和功能部(1-3)由上至下依次設置,所述夾持部(1-1)上設置有定位平面(1-1-1)。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同軸徑向增材再制造修復超差孔的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增材粉末(4)主體材料為鋁合金、鎂合金、銅合金或鈦合金粉末,增強體為質量分數為0.1%~80%的SiC、石墨烯和/或碳納米管,所述增材粉末(4)直徑為1~500μm。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同軸徑向增材再制造修復超差孔的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徑向增材作用體(1-3-3)為圓柱與圓錐的組合體結構,圓柱壁上設置有螺紋或銑平面,所述下支撐體(3)的下支撐體基體(3-1)上開設有圓錐面(3-2),所述圓錐面(3-2)與徑向增材作用體(1-3-3)圓錐結構對應。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同軸徑向增材再制造修復超差孔的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端面發熱體(1-3-2)直徑為待修復超差孔(2-2)直徑的1~3倍,徑向增材作用體(1-3-3)的直徑為待修復超差孔(2-2)直徑的0.4~0.9倍。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同軸徑向增材再制造修復超差孔的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徑向增材工具(1)的材料硬度和強度不低于待修復超差孔基體(2)的材料硬度和強度。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同軸徑向增材再制造修復超差孔的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支撐體(3)形狀尺寸不小于待修復超差孔(2-2),厚度不小于1mm。
8.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同軸徑向增材再制造修復超差孔的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待修復超差孔(2-2)直徑為1~500mm,深度為1~200mm。
9.一種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同軸徑向增材再制造修復超差孔的裝置的修復方法,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以下步驟:
步驟1:將下支撐體(3)置于待修復超差孔(2-2)下,通過加持裝置固定,確定徑向增材工具(1)與待修復超差孔(2-2)在同一軸線中,依據待修復超差孔(2-2)直徑尺寸,設計徑向增材工具(1)尺寸;
步驟2:將增材粉末(4)置入待修復超差孔(2-2)中并逐步壓實,直至壓實的增材粉末(4)高度與待修復超差孔基體(2)厚度一致;
步驟3:夾套(1-3-1)下壓至待修復超差孔基體(2)上表面,阻止增材粉末(4)溢出,隨后端面發熱體(1-3-2)和徑向增材作用體(1-3-3)旋轉并逐漸下壓,直至端面發熱體(1-3-2)下壓至待修復超差孔基體(2)上表面且徑向增材作用體(1-3-3)扎入待修復超差孔(2-2)直至底部;
步驟4:增材粉末(4)位于徑向增材工具(1)、待修復超差孔壁(2-1)和下支撐體(3)共同組成的封閉空間中,在徑向增材工具(1)摩擦熱和材料塑性變形產熱的雙重作用下,增材粉末(4)發生軟化和塑化,在強形變作用下發生冶金結合和界面原子的快擴散,徑向增材工具(1)停留一定時間后回抽,則待修復超差孔(2-2)直徑逐漸由超差向原始孔直徑轉變。
10.根據權利要求9所述的一種同軸徑向增材再制造修復超差孔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徑向增材工具(1)的旋轉速度為20~20000rpm,下壓速度為0.05~1000mm/min,停留時間為1~100s。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哈爾濱工業大學,未經哈爾濱工業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210591708.3/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吲哚美辛凝膠劑及其制備方法和應用
- 下一篇:一種防二次傷害安全型清掃噴槍裝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