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腦保護濾器組件在審
| 申請號: | 202210588862.5 | 申請日: | 2022-05-26 |
| 公開(公告)號: | CN114903647A | 公開(公告)日: | 2022-08-16 |
| 發明(設計)人: | 沈斌;趙向前 | 申請(專利權)人: | 上海以心醫療器械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A61F2/01 | 分類號: | A61F2/01 |
| 代理公司: | 上海港慧專利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31402 | 代理人: | 楊鍇 |
| 地址: | 201807 上海市嘉定區*** | 國省代碼: | 上海;3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保護 濾器 組件 | ||
本發明涉及醫療器械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腦保護濾器組件,包括第一架體以及與第一架體連接的第二架體,第二架體上設有用以回收該腦保護濾器組件時連接定位的錨定部,本申請實施例中,采用上述的一種腦保護濾器組件,通過第一架體以及第二架體的遮覆位置的配合能夠實現同時對頭臂干動脈、左頸總動脈、左鎖骨下動脈進行異物過濾,從而實現對主動脈弓的全面覆蓋,并通過第二架體上設置的錨定部實現該腦保護濾器組件回收時連接定位,實現腦保護濾器組件術后在患者體內的自由回收,從而延長異物捕獲時間,提高預防腦卒中效率。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醫療器械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腦保護濾器組件。
背景技術
隨著TAVR手術發展進程的逐步推進及手術數量的不斷增加,一些術后并發癥的問題也逐漸凸顯出來,這其中就包括TAVR術后新發腦卒中的問題。既往研究顯示,TAVR術后有癥狀的新發腦卒中發生率為2%~5%,但既往統計的多為引起癥狀、梗死面積較大的腦卒中或嚴重致死性腦卒中的數據。經頭顱磁共振成像監測并統計后發現,TAVR術后新發各類型缺血性腦損傷的發生率更高,可達80%~90%。盡管TAVR技術不斷發展、手術經驗不斷提高,但TAVR術后新發腦卒中的問題一直未得到有效的解決。
TAVR術后新發腦卒中可能與導管或導絲操作過程中致主動脈瓣上鈣化物質脫落相關。在TAVR術中,任何引發血管入路(股動脈至主動脈瓣甚至到左心室內)某一部位的碎屑、栓子、組織、異物脫落的操作都有可能導致術后新發腦卒中。因此,要想減少TAVR術后新發腦卒中的發生風險,首先就需要在TAVR術中操作輕柔且將術中每步操作做到精細及有效程度最大化,避免術中反復操作。通過研究可知68%的與TAVR相關的中風發生在做完手術后的前3天,80%的與TAVR相關的中風發生在做完手術后的一個星期。在經導管主動脈瓣置換術(TAVR)期間,瓣膜周圍的狹窄物質可能在人工瓣膜植入期間脫落。此外沿著主動脈和主動脈弓中的動脈粥樣化以及主動脈和主動脈弓中的動脈粥樣化可能在TAVR導管朝向患病的主動脈瓣前進時以及隨后在植入完成后撤回時脫落。此外,導管本身的碎片可能在遞送和植入期間被剝離掉。這些各種形式的血管碎屑,無論是原生的還是外來的,都可能行進到一個或更多個腦動脈中形成栓塞或導致中風、多處中風或神經認知障礙。
在治療因TAVR手術引起的腦卒中問題中一些發明者通過制備過濾器或偏導器或組合遞進系統從而在這些碎屑即將進入到任何腦動脈之前進行攔截,然而,現有過濾器或偏導器或組合遞進系統大多存在以下問題:
1、未能完全覆蓋主動脈弓,植入頭臂干和左頸總動脈,使占腦灌注10%左右的左鎖骨下動脈(分支包含椎動脈)未受保護;
2、裝置在主動脈內定位不穩,經過血流沖擊容易發生偏移;
3、不能有效的保護主動脈壁上的斑塊脫落;
4、對于手術結束后可能產生的血栓,裝置不能在體內存放一定的時間以對術后血栓進行有效的回收。
發明內容
針對現有技術的不足,本發明提供了一種保護范圍全面且能夠在體內存放一段時間對血栓進行長效回收的腦保護濾器組件。
為實現以上目的,本發明通過以下技術方案予以實現。
本申請提供了一種腦保護濾器組件,包括用以同時遮覆頭臂干動脈、左頸總動脈或同時遮覆左頸總動脈、左鎖骨下動脈的第一架體以及與所述第一架體連接且可放置于頭臂干動脈或左鎖骨下動脈中且用于遮覆放置位置處動脈的第二架體;
其中,所述第二架體上設有用以回收該腦保護濾器組件時連接定位的錨定部。
進一步限定,上述的一種腦保護濾器組件,其中,所述第一架體包括在周向上形成閉合的環形支架以及位于所述環形支架內部區域且與所述環形支架連接的過濾單元。
進一步限定,上述的一種腦保護濾器組件,其中,所述環形支架采用合金、醫用不銹鋼、高分子材料中的一種或多種組合制成。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上海以心醫療器械有限公司,未經上海以心醫療器械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210588862.5/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