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在線調控鹽霧試驗箱內氯離子濃度的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2210583245.6 | 申請日: | 2022-05-26 |
| 公開(公告)號: | CN114994143A | 公開(公告)日: | 2022-09-02 |
| 發明(設計)人: | 向江濤;楊小奎;李鴻飛;陳源;李迪凡;楊萬均;王曉輝;黃波;陳星昊;劉群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兵器裝備集團西南技術工程研究所 |
| 主分類號: | G01N27/10 | 分類號: | G01N27/10;G01N17/00 |
| 代理公司: | 重慶立川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50285 | 代理人: | 廖明亮 |
| 地址: | 400039 *** | 國省代碼: | 重慶;50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在線 調控 試驗 氯離子 濃度 方法 | ||
本發明提供了一種在線調控鹽霧試驗箱內氯離子濃度的方法,步驟包括:獲取特定溫度、特定沉降量下鹽溶液電導率與氯離子濃度的標定關系;鹽霧試驗過程中,在鹽霧試驗過程中獲取容納盒內鹽溶液的電導率;將所得鹽溶液的電導率與標定關系進行匹配,確定出所得電導率對應的鹽溶液氯離子濃度;定期將監測到的氯離子濃度換算成氯離子沉積速率,并與氯離子沉積速率預設范圍進行比對。本發明能夠精確調控鹽霧試驗箱內的氯離子濃度,不僅適用于在狹小空間內對沉積的氯離子濃度進行監測,而且能夠借助于小敞口容器或大敞口大腔室容器實現在短時間內精確、靈活地調控鹽霧試驗箱內的氯離子濃度,調控時間段可以控制在分鐘級別。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鹽霧試驗領域,具體涉及一種在線調控鹽霧試驗箱內氯離子濃度的方法。
背景技術
目前,關于氯離子濃度的監測技術主要集中在大氣環境中氯離子濃度監測方面,例如:北京市勞動保護科學研究所開發的空氣中氯離子濃度實時監測裝置及方法,武漢科思特儀器股份有限公司開發的大氣環境鹽霧濃度監測裝置及測試方法,明陽智慧能源集團股份公司研究的海上風電機組鹽霧濃度的遠程自動監測系統。
在鹽霧試驗過程中,理想情況下需要隨時掌握鹽霧試驗箱內的鹽霧濃度,一旦鹽霧濃度不符合要求則需要盡快進行調控,然而,現有的鹽霧試驗箱主要是以定期收集鹽溶液作為鹽霧調控依據,具體是:在鹽霧試驗箱內放置一個小敞口容器(如燒杯,口部直徑約80mm),如果敞口容器內的鹽溶液在每小時達到1-3ml,則認為鹽霧噴灑量或濃度符合要求,反之則調節鹽霧噴嘴大小。顯然,這種方式比較比較粗狂,準確性欠佳,并不能在短時間內有效調控鹽霧試驗箱內鹽霧濃度。
研究表明,借助于鹽溶液中電導率能夠檢測氯離子濃度,例如:在容納腔中放入純水、導氣組件、導水組件以及離子濃度檢測部件,導氣組件連通于容納腔,用于向容納腔內按照第一流量通入環境空氣,導水組件連通于容納腔,用于向容納腔內按照第二流量通入純水;在單位時間內,容納腔內通入的純水的體積是確定的,通入的環境空氣的體積也是確定的,環境空氣中的鹽霧溶解在純水中形成一定濃度的鹽霧洗脫溶液;通過離子濃度檢測部件檢測鹽霧洗脫溶液中的實時電位,可以根據實時電位計算鹽霧洗脫溶液中氯離子的濃度,然后根據環境空氣的流量和純水的流量可以計算空氣中的氯化鈉的濃度。但是,該項技術使用時必須抽取足量的空氣才能檢測,既不能對沉積狀態下的氯離子濃度進行檢測,更無法用于在鹽霧試驗過程中檢測氯離子濃度,僅僅是其頻繁抽取足量氣氛會嚴重影響鹽霧試驗。
更關鍵地是,實際應用過程中需要將離子濃度檢測部件的有效探測區域淹沒在鹽溶液中,而采用現有的容納腔必須要用到大量(通常需要300-800ml)的鹽溶液才能滿足要求,此種情況下還容易導致檢測值過低甚至在試驗前期無法滿足檢測下限要求;若是將離子濃度檢測部件的臥式布置,則需要擴大容納腔(大腔室大口徑,所述大口徑通常指其直徑在200-400mm范圍)才能滿足要求,同樣需要用到大量的鹽溶液才能滿足要求。
發明內容
針對背景技術中存在的問題,本發明提供了一種在線調控鹽霧試驗箱內氯離子濃度的方法,至少能夠在短時間內精確調控鹽霧試驗箱內的氯離子濃度。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采用如下所述技術方案。
一種在線調控鹽霧試驗箱內氯離子濃度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包括:
步驟1,獲取特定溫度、特定沉降量下鹽溶液電導率與氯離子濃度的標定關系;
步驟2,將盛裝有鹽溶液溶劑的容納盒放置于鹽霧試驗箱內,容納盒內的電導率探頭連接電導率測試儀主機,鹽霧試驗過程中,鹽霧試驗箱內的鹽霧沉積在鹽溶液溶劑中形成鹽溶液,在鹽霧試驗過程中獲取容納盒內鹽溶液的電導率;
步驟3,將步驟2所得鹽溶液的電導率與步驟1中標定關系進行匹配,確定出步驟2中所得電導率對應的鹽溶液氯離子濃度;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兵器裝備集團西南技術工程研究所,未經中國兵器裝備集團西南技術工程研究所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210583245.6/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