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耐腐蝕復合金屬材料在審
| 申請號: | 202210580113.8 | 申請日: | 2022-05-26 |
| 公開(公告)號: | CN114875338A | 公開(公告)日: | 2022-08-09 |
| 發明(設計)人: | 周權 | 申請(專利權)人: | 江蘇智材冷彎型鋼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C22C38/06 | 分類號: | C22C38/06;C22C38/08;C22C38/14;C22C38/16;C22C38/60;C22C30/02;C22C30/04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223800 江蘇省宿遷市宿城區王官***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腐蝕 復合 金屬材料 | ||
本發明涉及金屬材料領域,具體涉及一種耐腐蝕復合金屬材料,包括以下組份和各組分所占重量百分比為:Ti0.5?1.1%、Al22?29%、Mg1.1?2.1%、Ni3.2?6%、Y1.5?3%、Cu2.0?3.5%、Zn3?9%、Sn1?6%、Sb0.2?0.4%,其余為Fe;本發明提供了一種耐腐蝕復合金屬材料,這種耐腐蝕復合金屬材料具備良好耐腐蝕性和耐磨性,集高強度、高韌性、抗疲勞性等于一體,制作方法安全。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金屬材料領域,具體涉及一種耐腐蝕復合金屬材料。
背景技術
金屬基復合材料發展的最初是為了滿足航空領域對特殊材料的需求,至今已有五十年的歷史,金屬基復合材料發展至今,研究者在選擇增強相和制備工藝上進行了大量的探索和實驗,現代科學技術通常情況下用到的增強相有以下幾種類型:單絲、長纖維晶須、短纖維和顆粒,制作工藝的主要方法包括:擴散結合、粉末冶金、霧化和液態金屬,研制綜合性能良好要求的材料,這種材料的綜合性能集高強度、高韌性、高耐磨性、低密度和良好的抗疲勞性等于一體。金屬基復合材料按照基體不同分為鋁基、鋅基、鈦基和銅基等復合材料,目前可達到批量應用的產品多為鋁基復合材料,這種復合材料具有高的比強度和比剛度,有密度小、可塑性好的特點,是金屬復合材料中最重要且常用的材料之一。
隨著環境日益變差,空氣、雨水中的污染物質越來越多,對材料的腐蝕也變得越來越強,普通的金屬基復合材料已不能滿足現代工業和人民的要求,因此,現急需一種耐腐蝕性較好的優質復合金屬材料,以滿足消費人群的需求。
發明內容
鑒于以上提出的問題,本發明提供了一種耐腐蝕復合金屬材料,這種耐腐蝕復合金屬材料具備良好耐腐蝕性和耐磨性,集高強度、高韌性、抗疲勞性等于一體,制作方法安全。
本發明為實現上述目的,通過以下技術方案予以實現:一種耐腐蝕復合金屬材料,包括以下組份和各組分所占重量百分比為:Ti0.5-1.1%、Al22-29%、Mg1.1-2.1%、Ni3.2-6%、Y1.5-3%、Cu2.0-3.5%、Zn3-9%、Sn1-6%、Sb0.2-0.4%,其余為Fe。
作為本方案的進一步優化,包括以下組份和各組分所占重量百分比為:Ti0.5%、Al22%、Mg1.1%、Ni3.2%、Y1.5%、Cu2.0%、Zn3%、Sn1%、Sb0.2%,其余為Fe。
作為本方案的進一步優化,包括以下組份和各組分所占重量百分比為:Ti1.1%、Al29%、Mg2.1%、Ni6%、Y1.5-3%、Cu3.5%、Zn9%、Sn6%、Sb0.4%,其余為Fe。
作為本方案的進一步優化,包括以下組份和各組分所占重量百分比為:Ti0.8%、Al25%、Mg1.6%、Ni4.8%、Y2.2%、Cu2.7%、Zn6%、Sn3.5%、Sb0.3%,其余為Fe。
本發明耐腐蝕復合金屬材料所用原料為鎂、鈦、碳化硅、鉬、鈰、錳和鋁,其中,加入碳化硅可使復合材料有更好的熱穩定性,可在溫度變化劇烈的環境中使用,具有較高的強度、硬度和優良的耐磨性和耐腐蝕性;本發明所采用的合金材料耐蝕性優異,于制作過程中加入一定量的鎂和錳,部分元素溶解到固溶體中而有效強化基體,或與鋁形成化合物相提高合金的機械強度和表面耐磨性能;加入鈦等元素,可在基體上形成彌散狀TiAl等化合物,形成強化效果。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的實施例可以幫助本領域的技術人員更全面的理解本發明,但不可以以任何方式限制本發明。
實施例1
一種耐腐蝕復合金屬材料,包括以下組份和各組分所占重量百分比為:Ti0.5%、Al22%、Mg1.1%、Ni3.2%、Y1.5%、Cu2.0%、Zn3%、Sn1%、Sb0.2%,其余為Fe。
實施例2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江蘇智材冷彎型鋼有限公司,未經江蘇智材冷彎型鋼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210580113.8/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