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株防治瓜類細菌性果斑病的沙福芽孢桿菌S21及其應用在審
| 申請號: | 202210570633.0 | 申請日: | 2022-05-24 |
| 公開(公告)號: | CN114958665A | 公開(公告)日: | 2022-08-30 |
| 發明(設計)人: | 譚志瓊;張榮意;張玲 | 申請(專利權)人: | 海南大學 |
| 主分類號: | C12N1/20 | 分類號: | C12N1/20;A01N63/22;A01P1/00;A01P3/00;A01G13/00;C12R1/07 |
| 代理公司: | 廣州三環專利商標代理有限公司 44202 | 代理人: | 文小花 |
| 地址: | 570228 海*** | 國省代碼: | 海南;46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防治 細菌性 果斑病 芽孢 桿菌 s21 及其 應用 | ||
本發明提供一株防治瓜類細菌性果斑病的沙福芽孢桿菌S21及其應用。所述沙福芽孢桿菌為沙福芽孢桿菌(Bacillus safensis)S21,保藏編號為CCTCCM2022467。本發明沙福芽孢桿菌S21應用于防治瓜類細菌性果斑病,優于現有芽孢桿菌類產品,可較好地提高瓜類對西瓜噬酸菌Acidovoraxcitrulli的抗侵染能力,而且還可以同時抑制荔枝霜疫霉病菌Peronophythora litchii。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生防菌劑領域,特別涉及一株防治瓜類細菌性果斑病的沙福芽孢桿菌S21及其應用。
背景技術
西瓜噬酸菌(Acidovorax citrulli)引起的瓜類細菌性果斑病,常見于西瓜(Citrulluslanatus)、甜瓜、厚皮甜瓜(Cucuumis melo var.cantalupensis,包括哈密瓜,伽師瓜)、南瓜(cucurbita pepo)、黃瓜(Cucumis sativus L.)、西葫蘆(CuCurbita pepo)、蜜瓜(Cucuumis melo var..inodorus)和苦瓜等。發病后容易導致大量減產,商品瓜得率低,損失慘重。
目前已報道的防治瓜類細菌性果斑病的芽孢桿菌類產品的防效欠佳。如武芳等報道的用于防治瓜類細菌性果斑病的芽孢桿菌類產品“蔬得康”的防效只有40.8%,李樂書等報道的枯草芽孢桿菌TS86的防效只有67-69%。
發明內容
鑒于此,本發明提出一株沙福芽孢桿菌S21及其應用,應用于防治瓜類細菌性果斑病,防效優于現有芽孢桿菌類產品。
本發明的技術方案是這樣實現的:
一種沙福芽孢桿菌,所述沙福芽孢桿菌為沙福芽孢桿菌(Bacillus safensis)S21,保藏編號為CCTCCM 2022467。
一種含有本發明所述的沙福芽孢桿菌的菌液。
進一步的,所述菌液由菌株沙福芽孢桿菌S21接種至牛肉膏蛋白胨液體培養基中,經培養制得。
更進一步的,所述菌液的制備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1)將菌株沙福芽孢桿菌S21挑取單個菌落,接種至80-120mL牛肉膏蛋白胨液體培養基中,在26-30℃、160-200rpm條件下振蕩培養10-15小時,得種子菌液;
(2)將步驟(1)制得的種子菌液按1.8-2.2%(v/v)的量接種至牛肉膏蛋白胨液體培養基,在26-30℃、160-200rpm條件下振蕩培養45-50小時,得到目標菌劑。
優選地,所述菌劑的制備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1)將菌株沙福芽孢桿菌S21挑取單個菌落,接種至100mL牛肉膏蛋白胨液體培養基中,28℃下振蕩培養12小時,得種子菌液;
(2)將步驟(1)制得的種子菌液按2%(v/v)的量接種至牛肉膏蛋白胨液體培養基,在28℃、180rpm條件下振蕩培養48小時,得到目標菌液。
將上述沙福芽孢桿菌及其菌液應用于防治瓜類細菌性果斑病,尤其用于防治哈密瓜的瓜類細菌性果斑病。
進一步的,采用沙福芽孢桿菌(Bacillus safensis)S21濃度為(0.8-1.2)×108cfu/mL的菌液進行噴施。
進一步的,將所述菌液噴施于葉片。
進一步的,所述葉片為哈密瓜苗葉片。
沙福芽孢桿菌(Bacillus safensis)S21應用于抑制西瓜噬酸菌Acidovoraxcitrulli或/和荔枝霜疫霉病菌Peronophythora litchii。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海南大學,未經海南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210570633.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