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共模電感在審
| 申請號: | 202210565350.7 | 申請日: | 2022-05-23 |
| 公開(公告)號: | CN114937549A | 公開(公告)日: | 2022-08-23 |
| 發明(設計)人: | 黃剛;柳樹渡;趙海舟;王紅濤 | 申請(專利權)人: | 江蘇英飛源智慧能源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H01F27/30 | 分類號: | H01F27/30;H01F27/24;H01F27/28;H01F27/08 |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恒申知識產權事務所(普通合伙) 44312 | 代理人: | 鐘連發 |
| 地址: | 213376 江蘇省常***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電感 | ||
1.一種共模電感,其特征在于,包括磁芯結構以及繞組結構,所述磁芯結構包括磁芯,所述磁芯包括磁芯中柱以及多個磁芯邊柱,各所述磁芯邊柱設置于所述磁芯中柱周側且各所述磁芯邊柱與所述磁芯中柱之間具有線槽,相鄰的兩所述磁芯邊柱之間具有第一缺口,所述磁芯中柱周側內陷有第二缺口,所述第二缺口與所述第一缺口對應設置;所述繞組結構包括多個依次堆疊設置的繞組,所述繞組套設于所述磁芯中柱且所述繞組設置于所述線槽上。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共模電感,其特征在于,所述磁芯邊柱至少n個,n為大于等于3的整數,且各所述磁芯邊柱等角度間隔設置于所述磁芯中柱周側,相鄰所述磁芯邊柱之間間隔角度為2Π/2n。
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共模電感,其特征在于,所述磁芯為扇葉狀,所述磁芯邊柱的內弧圓心、所述磁芯邊柱的外弧圓心與所述磁芯中柱的圓心重合。
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共模電感,其特征在于,所述磁芯還包括多個底柱,各所述底柱自所述磁芯中柱的周側朝外延伸至對應的所述磁芯邊柱,所述磁芯邊柱與對應的所述底柱、所述磁芯中柱圍合形成所述線槽。
5.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共模電感,其特征在于,所述磁芯中柱具有中心圓孔,所述中心圓孔的半徑為R1,所述磁芯中柱的半徑為R2,所述第二缺口的半徑為R3,所述磁芯中柱的扇形角度為α,所述磁芯中柱與所述底柱交接弧長為L1,所述底柱厚度為H;其中,滿足如下公式:
6.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共模電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缺口與所述第二缺口形成磁芯繞線窗口,所述磁芯繞線窗口的寬度正比于所述共模電感的功率。
7.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共模電感,其特征在于,所述繞組為扁平銅線繞制形成的線匝,所述繞組套設于所述磁芯中柱,所述繞組至少n1個;各所述繞組的圓心與所述磁芯中柱的圓心重合,所述繞組的內壁與所述磁芯中柱間隔至少2mm;其中,n1=n。
8.如權利要求7所述的共模電感,其特征在于,各所述繞組之間具有環氧板。
9.如權利要求7所述的共模電感,其特征在于,各所述繞組分別從所述磁芯中柱對應的所述第一缺口和所述第二缺口引出繞組引腳。
10.如權利要求1-9任意一項所述的共模電感,其特征在于,所述磁芯結構包括一對磁芯,兩磁芯圍合形成繞組腔,所述繞組設置于所述繞組腔內;或所述磁芯結構包括所述磁芯以及I片,所述繞組依次繞制于所述磁芯中柱,所述I片設置于所述繞組遠離所述磁芯的一側。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江蘇英飛源智慧能源有限公司,未經江蘇英飛源智慧能源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210565350.7/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對蝦自適應剝殼裝置
- 下一篇:一種計算機顯示屏的防抖固定裝置及固定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