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褶皺區軟巖隧道大變形洞身支護結構及施工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2210548614.8 | 申請日: | 2022-05-20 |
| 公開(公告)號: | CN114837701A | 公開(公告)日: | 2022-08-02 |
| 發明(設計)人: | 王添新;張亞平;吳銀寶;易帥;徐庭;陳為民;萬猛;薛克進;陳丹;孫小強;張曉光;李小童;劉東興;劉康;冉路堯;李鴻飛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交第二航務工程局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E21D11/18 | 分類號: | E21D11/18;E21D11/15;E21D20/00;E21D11/10 |
| 代理公司: | 武漢維盾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42244 | 代理人: | 蔣悅 |
| 地址: | 430048 湖北*** | 國省代碼: | 湖北;4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褶皺 區軟巖 隧道 變形 支護 結構 施工 方法 | ||
1.一種褶皺區軟巖隧道大變形洞身支護結構,其特征是:多根鋼體組成環形結構的格柵拱架(1),格柵拱架(1)內側設有多根鋼體組成環形結構鋼拱架(5),鋼拱架(5)與格柵拱架(1)之間設置有外層鋼筋網(4),鋼拱架(5)內壁設置有內層鋼筋網(6),鋼拱架(5)底部開口位置設置有下臺階拱架(11),下臺階拱架(11)與鋼拱架(5)形成閉環。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一種褶皺區軟巖隧道大變形洞身支護結構,其特征是:格柵拱架(1)外壁還設有多根豎直設置的鋼花管(2)。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一種褶皺區軟巖隧道大變形洞身支護結構,其特征是:鋼拱架(5)和格柵拱架(1)外部還均設有多根朝下方向傾斜設置的鎖腳錨管。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一種褶皺區軟巖隧道大變形洞身支護結構,其特征是:格柵拱架(1)、下臺階拱架(11)和鋼拱架(5)均通過第一拱架連接頭(3)連接剛體組裝而成。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一種褶皺區軟巖隧道大變形洞身支護結構,其特征是:第一拱架連接頭(3)的結構為:第二鋼體(102)的第二固定板(104)兩側設置有定位卡爪(301),定位卡爪(301)穿過第二固定板(104)與轉動軸(302)連接,第一鋼體(101)的第一固定板(103)兩側卡在定位卡爪(301)上,第一固定板(103)和第二固定板(104)通過多個雙頭螺母連接。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一種褶皺區軟巖隧道大變形洞身支護結構,其特征是:第二鋼體(102)兩側還設有滑動槽(105),轉動軸(302)一端設有滑動頭(304),滑動頭(304)設置在滑動槽(105)內部,滑動頭(304)在滑動槽(105)內部軸向限位。
7.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一種褶皺區軟巖隧道大變形洞身支護結構,其特征是:定位卡爪(301)的卡槽下表面與第二固定板(104)表面齊平;
第一固定板(103)上還設有多個第一角度固定螺絲(303),第一角度固定螺絲(303)穿過第一固定板(103)抵靠在第二固定板(104)表面;
第一固定板(103)一側呈楔形結構,楔形結構卡在定位卡爪(301)的卡槽內部,楔形結構一側設有限位的凸臺,凸臺抵靠在定位卡爪(301)一側限位;
第二固定板(104)上的螺栓孔均為腰型孔。
8.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一種褶皺區軟巖隧道大變形洞身支護結構,其特征是:下臺階拱架(11)與鋼拱架(5)之間通過第二拱架連接頭(10)連接組成。
9.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一種褶皺區軟巖隧道大變形洞身支護結構,其特征是:第二拱架連接頭(10)的結構為:鋼拱架(5)一側設置有第三固定板(501),第三固定板(501)兩側設置有限位卡爪(1001),限位卡爪(1001)穿過第三固定板(501),且限位卡爪(1001)尾端設置有限位板(1002),下臺階拱架(11)端部的第四固定板(1101)卡在限位卡爪(1001)上,第四固定板(1101)與第三固定板(501)通過多個雙頭螺栓連接;
第三固定板(501)上的螺栓孔均為腰型孔;
第四固定板(1101)上還設有多個第二角度固定螺絲(1102),第二角度固定螺絲(1102)穿過第四固定板(1101)抵靠在第三固定板(501)上。
10.根據權利要求1-9任一項所述一種褶皺區軟巖隧道大變形洞身支護結構的施工方法,其特征是:該方法包括:
S1、洞身上臺階開挖后,初噴2~5cm噴射混凝土(13),安裝格柵拱架(1)并在拱腳處設置兩根6m長φ108*6m第一鎖腳錨管(7),然后安裝外層鋼筋網(4),完成上臺階支護;
S2、洞身中臺階開挖后,初噴2~5cm噴射混凝土(13),安裝格柵拱架(1)并在拱腳處設置兩根6m長φ108*6mm第二鎖腳錨管(8),然后安裝外層鋼筋網(4),完成中臺階支護;
S3、根據監控量測數據判斷洞身變形是否達到預留變形量,當洞身變形至預留變形量時,按間距1.2*1.2 m梅花形布置徑向φ42*4 mm鋼花管(2),并采用水泥漿液,水灰比1:1進行注漿,注漿范圍應不小于松動圈尺寸;
S4、注漿后安裝內層鋼拱架(5)及內層鋼筋網(6),拱架拱腳處設置一根4.5m長φ42*4mm第三鎖腳錨管(9),并分層復噴噴射混凝土層(12)至設計厚度,厚度應包裹外層鋼筋網(4)形成中、上臺階支護體系;
S5、當洞身變形未達到預留變形量時,現場應調整工序安裝鋼拱架(5),并做好即時監測用于指導徑向注漿時機;
S6、下臺階及仰拱開挖后,初噴2~5cm噴射噴射混凝土(13),依次安裝格柵拱架(1)、外層鋼筋網(4)、鋼拱架(5)及內層鋼筋網(6),并在拱腳處再設置一根6m長φ108*6mm第三鎖腳錨管(9);
S7、然后分層復噴噴射混凝土至設計厚度,厚度應包裹外層鋼筋網(4),下臺階拱架(11);
S8、仰拱處同步安裝鋼拱架(5)閉合支護環向結構,并進行仰拱回填;
S9、拱架為分段加工后洞內連接,各段拱架之間采用連接頭連接,拱墻、拱頂處通過第一拱架連接頭(3)組裝,仰拱、拱腳處通過第二拱架連接頭(10)連接。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交第二航務工程局有限公司,未經中交第二航務工程局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210548614.8/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