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雙系列窯尾框架加層體系和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2210541475.6 | 申請日: | 2022-05-18 |
| 公開(公告)號: | CN114812190A | 公開(公告)日: | 2022-07-29 |
| 發明(設計)人: | 董維標;曹勇;蔣海濤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中材國際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F27D1/00 | 分類號: | F27D1/00;F27D13/00 |
| 代理公司: | 南京蘇高專利商標事務所(普通合伙) 32204 | 代理人: | 柏尚春 |
| 地址: | 211100 江蘇省***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系列 框架 體系 方法 | ||
1.一種雙系列窯尾框架加層體系,包括由鋼管混凝土柱、梁、斜支撐和平臺板組成的雙跨多層框架結構,底層鋼管混凝土柱設有外包柱腳(1),其特征在于,將外包柱腳(1)四周加固并向上延伸至半層高以上形成增高柱腳(2),且在增高柱腳(2)之間以及中間層鋼管混凝土柱之間設置加固梁(3),加固梁(3)在與鋼斜撐(4)交集處偏移設置,在框架頂部增設一層框架結構。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加層體系,其特征在于,所述增高柱腳(2)向上延伸到半層高以上1m處。
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加層體系,其特征在于,所述增高柱腳(2)與加固梁(3)連接處設有牛腿梁(5),所述牛腿梁(5)設在半層高位置處,所述牛腿梁(5)與加固梁(3)的連接節點埋置在增高柱腳(2)內。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加層體系,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固梁(3)設置在框架中間層鋼管混凝土柱半層高位置處。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加層體系,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固梁(3)設置在框架中間層鋼管混凝土柱1/3層高和2/3層高位置處。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加層體系,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固梁(3)布置在框架結構所有軸線處,與鋼斜撐(4)沖突處偏移設置以避開鋼斜撐(4)。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加層體系,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固梁(3)布置在框架結構F、B、C軸線和E、G軸線中間跨的位置。
8.根據權利要求6或7所述的加層體系,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間層F、B、C軸線和E、G軸線中間跨相鄰加固梁(3)之間設置短斜撐(6),F軸線與A、D軸線相交節點處設置枝杈短梁(7)。
9.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加層體系,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中間層鋼管混凝土柱與加固梁(3)連接處設有柱牛腿(8)。
10.根據權利要求1-9任意所述的一種雙系列窯尾框架加層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驟:
(a)根據安全要求設計增高柱腳(2)、加固梁(3)、牛腿梁(5)、短斜撐(6)、枝杈短梁(7)和柱牛腿(8)的參數;
(b)鑿除底層鋼管混凝土柱外包柱腳(1)頂面混凝土,露出鋼筋,調直縱筋,在半層高以上高度范圍內清除鋼管混凝土柱表面油漆,焊接縱筋、箍筋和焊釘,在半層高位置設置加固梁(3)的部位焊接牛腿梁(5),所述加固梁(3)設在牛腿梁(5)上,加固梁(3)與鋼斜撐(4)沖突處向內偏移設置以避開,最后用混凝土澆筑外包,使加固梁(3)與牛腿梁(5)的連接節點埋置在增高柱腳(2)內。
(c)在框架中間層鋼管混凝土柱連接加固梁(3)的部位設置柱牛腿(8),連接加固梁(3),加固梁(3)與鋼斜撐(4)沖突處旋轉偏移設置以避開鋼斜撐(4),并設置短斜撐(6)和枝杈短梁(7)。
(d)做好安全措施,拆除原框架頂層的樓面及中間支撐,按實際施工圖增設新增加的一層框架結構及設備。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中材國際工程股份有限公司,未經中國中材國際工程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210541475.6/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