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背水面防水漿料及其制備工藝和使用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2210532431.7 | 申請日: | 2022-05-10 |
| 公開(公告)號: | CN114874646A | 公開(公告)日: | 2022-08-09 |
| 發明(設計)人: | 曾紹宏 | 申請(專利權)人: | 浙江宏成建材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C09D1/00 | 分類號: | C09D1/00;C09D1/08;C09D5/08;C09D7/65;E04B1/66;E04D7/00;E02D31/02 |
| 代理公司: | 杭州興知捷專利代理事務所(特殊普通合伙) 33338 | 代理人: | 董建軍 |
| 地址: | 324022 浙*** | 國省代碼: | 浙江;3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水面 防水 漿料 及其 制備 工藝 使用方法 | ||
本發明公開了防水漿料領域的背水面防水漿料及其制備工藝和使用方法,包括如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水泥基添加劑3?5份、水泥20?35份、清水砂60?80份、聚合物干粉2?3份和防水劑4?7份。本發明中防水層與找平層一體化,省去使用防水涂膜容易造成的防水層破壞,墻磚容易脫落等問題,省時省力,防水一步到位省后期維修,且防水性能穩定,不會出現防水層脫落、鼓包和接縫開裂等滲水問題,同時適合長期泡水防水,抗凍融抗鹽蝕,解決北方和沿海地區凍融、鹽蝕引起的砂漿層龜裂和開裂問題,維修更方便,迎水面、背水面均可施工,室外滲水可在室內修復,搭配注漿工藝,防水更有保障,且使用壽命長。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防水漿料領域,具體是背水面防水漿料及其制備工藝和使用方法。
背景技術
現有的廚衛間防水步驟繁瑣,費時費力,市面常規防水做法對材料質量、施工技術要求極高,除了材料和施工因素外,一個重要問題就是防水涂料或防水卷材收口處的防水沒處理好,一旦未處理好,新做的防水層,短時間內就極易滲水,遇到這種問題,常規的解決方法存在如下問題:
采用聚氨酯發泡堵漏劑時,注漿只能暫時性的解決問題;注漿材料老化后將再次滲漏;好的注漿材料能維持10年左右;注漿維修套路多,漫天騙局難分辨;涂刷防水涂料時,外墻防水涂料保護,風雨侵蝕保護時間不長,3-5年即老化防水層失效;鋪設防水卷材時,外露防水層易脫落開裂;保護時間最長20年左右;小面積維修成本高。
因此,本領域技術人員提供了背水面防水漿料及其制備工藝和使用方法,以解決上述背景技術中提出的問題。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背水面防水漿料及其制備工藝和使用方法,以解決上述背景技術中提出的問題。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提供如下技術方案:
背水面防水漿料及其制備工藝和使用方法,包括如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水泥基添加劑3-5份、水泥20-35份、清水砂60-80份、聚合物干粉2-3份和防水劑4-7份。
作為本發明進一步的方案:包括如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水泥基添加劑3-4份、水泥 20-30份、清水砂60-75份、聚合物干粉2-2.5份和防水劑4-5份。
作為本發明進一步的方案:包括如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水泥基添加劑4-5份、水泥 25-35份、清水砂70-80份、聚合物干粉2.5-3份和防水劑5-7份。
作為本發明進一步的方案:包括如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水泥基添加劑3.5-4.5份、水泥25-32份、清水砂65-75份、聚合物干粉2.2-2.8份和防水劑5-6份。
背水面防水漿料的制備工藝,包括如下步驟;
S101、將3-5重量份的水泥基添加劑、20-35重量份的水泥、60-80重量份的清水砂和2-3份的聚合物干粉放入設置的高效攪拌器中進行攪拌,形成一穩定的膠狀分散體系;
S102、再向高效攪拌器中加入4-7重量份的防水劑,在常溫下攪拌8~20分鐘,讓各組份材料充分攪拌均勻,制成成品。
作為本發明進一步的方案:所述步驟S101中攪拌轉速≥120r/min,攪拌時間1-2min,所述步驟S102中攪拌轉速≥120r/min,攪拌時間3-5min。
作為本發明進一步的方案:所述步驟S101以及S102中用到的高效攪拌器包括攪拌筒體,所述攪拌筒體上方通過螺紋連接有密封頂蓋,所述密封頂蓋頂端中部設置有攪拌電機,所述攪拌電機外圍設置有與所述密封頂蓋轉動安裝的提手,所述攪拌電機一側設置有與所述密封頂蓋固定連接有控制器,所述攪拌電機的輸出軸穿過所述密封頂蓋后安裝有攪拌軸,所述攪拌軸上安裝有攪拌棒,所述攪拌筒體內壁上設置有透明塑料袋,所述透明塑料袋底端外圍設置有底部壓圈。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浙江宏成建材有限公司,未經浙江宏成建材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210532431.7/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