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數據傳輸方法、AP設備、終端、系統和存儲介質在審
| 申請號: | 202210528027.2 | 申請日: | 2022-05-16 |
| 公開(公告)號: | CN114980331A | 公開(公告)日: | 2022-08-30 |
| 發明(設計)人: | 王姣姣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電信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H04W72/04 | 分類號: | H04W72/04;H04W80/06 |
| 代理公司: | 中國貿促會專利商標事務所有限公司 11038 | 代理人: | 李浩 |
| 地址: | 100033 ***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數據傳輸 方法 ap 設備 終端 系統 存儲 介質 | ||
1.一種數據傳輸方法,由接入點AP設備執行,包括:
接收來自于終端的加性塊確認ADDBA請求消息,所述ADDBA請求消息攜帶所述終端所選擇的數據傳輸技術,所述數據傳輸技術為多用戶-多輸入多輸出MU-MIMO技術或正交頻分多址OFDMA技術,其中,所述終端在進行上行數據傳輸之前,根據所述終端的緩存中的上行數據量選擇數據傳輸技術,并向所述AP設備發送所述ADDBA請求消息;和
根據用于上行數據傳輸的終端數量和每個終端自身所選擇的數據傳輸技術,綜合決定每個終端的數據傳輸技術,向所述終端返回ADDBA響應消息,并向所述終端發送觸發Trigger幀,其中,所述ADDBA響應消息攜帶所述AP設備為所述終端選擇的數據傳輸技術,所述Trigger幀攜帶所述AP設備為所述終端分配的資源;
其中,所述終端在所述Trigger幀攜帶的分配的資源上,通過所述AP設備為所述終端選擇的數據傳輸技術發送上行數據。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數據傳輸方法,其中,綜合決定每個終端的數據傳輸技術包括:
根據所述終端數量、每個終端自身所選擇的數據傳輸技術、所述AP設備支持的MU-MIMO的空間流數和所述AP設備支持的OFDMA可分配的資源單元數量,綜合決定每個終端的數據傳輸技術。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數據傳輸方法,其中,根據所述終端數量、每個終端自身所選擇的數據傳輸技術、所述AP設備支持的MU-MIMO的空間流數和所述AP設備支持的OFDMA可分配的資源單元數量,綜合決定每個終端的數據傳輸技術包括:
在有N個終端向所述AP設備反饋采用OFDMA技術,有M個終端向所述AP設備反饋采用MU-MIMO技術的情況下,N和M均為正整數,如果M大于AP設備支持的MU-MIMO的空間流數S,S為正整數,則從所述M個終端中選取S個終端使用MU-MIMO技術;
所述M個終端中除所述S個終端之外的其他M-S個終端與所述N個終端一共有M-S+N個終端,所述M-S+N個終端采用OFDMA技術;
其中,如果M-S+N大于所述AP設備支持的OFDMA可分配的資源單元數量R,R為正整數,則從所述M-S+N個終端中選取R個終端使用OFDMA技術,所述M-S+N個終端中除所述R個終端之外的剩余終端排隊等候使用OFDMA技術。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數據傳輸方法,其中,所述終端根據所述終端的緩存中的上行數據量選擇數據傳輸技術包括:
所述終端在所述上行數據量大于或等于第一閾值的情況下,選擇所述MU-MIMO技術作為數據傳輸技術;和
所述終端在所述上行數據量小于所述第一閾值的情況下,選擇所述OFDMA技術作為數據傳輸技術。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數據傳輸方法,還包括:
在進行下行數據傳輸之前,根據所述AP設備的緩存中各個終端的下行數據量對各個終端進行分組,將下行數據量大于或等于第二閾值的終端歸入第一終端組,將下行數據量小于第二閾值的終端歸入第二終端組;
如果所述第一終端組中的終端數量大于或等于預定數量,則選擇所述第一終端組中緩存數據最多的所述預定數量的終端配對使用MU-MIMO技術,并確定所述第一終端組中的剩余終端與第二終端組中的終端一起采用OFDMA技術傳輸數據;如果所述第一終端組中的終端數量小于所述預定數量,則確定所述第一終端組中的所有終端均使用MU-MIMO技術;和
選擇OFDMA技術作為所述第二終端組中的所有終端的數據傳輸技術,并為所述第二終端組中的各個終端分配資源單元。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數據傳輸方法,其中,
所述ADDBA請求消息和所述ADDBA響應消息中的ADDBA擴展信元的ADDBA能力字段的比特位用于指示所選擇的數據傳輸技術。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數據傳輸方法,其中,
所述ADDBA能力字段的比特位的取值為1時,表示選擇OFDMA技術;
所述ADDBA能力字段的比特位的取值為0時,表示選擇MU-MIMO技術。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電信股份有限公司,未經中國電信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210528027.2/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