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原竹鋸斷設備有效
| 申請號: | 202210503823.0 | 申請日: | 2022-05-10 |
| 公開(公告)號: | CN114800699B | 公開(公告)日: | 2023-03-21 |
| 發明(設計)人: | 沈周;郝玉東;周明吉;黃活陽 | 申請(專利權)人: | 千年舟新材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27B5/06 | 分類號: | B27B5/06;B27B5/22;B27B5/29;B27B25/04;B27B29/02 |
| 代理公司: | 杭州信與義專利代理有限公司 33450 | 代理人: | 蔣亞兵 |
| 地址: | 310000 浙江省杭州*** | 國省代碼: | 浙江;3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原竹鋸斷 設備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原竹鋸斷設備,包括工作臺,工作臺的一側設有用于接收原竹梢端的梢端承接臺,所述工作臺和所述梢端承接臺上均設有用于輸送原竹的輸送裝置,所述輸送裝置包括傳送鏈以及驅動傳送鏈轉動的驅動機構,所述傳送鏈上安裝有若干個用于固定原竹的夾持機構,所述工作臺沿著原竹的輸送方向上設有若干個鋸斷區,所述鋸斷區內均固定設有若干個鋸斷機,沿原竹的輸送方向上,相鄰兩個鋸斷區中前側鋸斷區內的鋸斷機在后側鋸斷區上的投影在后側鋸斷區上的鋸斷機之間,本發明中鋸斷區沿著原竹的輸送方向進行分層設置,利用鋸斷區內部的鋸斷機能夠實現原竹的階段性切割,降低原竹彎曲對切割造成的影響,提高原竹的分切質量。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原竹加工技術領域,特別地,涉及一種原竹鋸斷設備。
背景技術
中國是全世界竹子資源最豐富的國家,竹材相比木材生長快速,在木材資源日益緊張的環境下,以竹代木是必然的選擇。
竹材在使用時需要對原竹進行加工處理,將長短不一的原竹加工成固定長度的竹段,然后對竹段進行再加工。原竹在生長時,受到環境的影響,導致竹材呈現粗細不均的情況。原竹在投入使用時,一般原竹的長度在10米以上,原竹的彎曲程度較大,同一水平面上無法對原竹進行有效的固定。當鋸切原竹時,因原竹彎曲造成向前輸送時鋸切力不均衡,會造成鋸片的燒刀現象。當同一工作線多個鋸片鋸切時,輸送力的不均勻,會造成原竹跳刀、幾個鋸片之間受力擠壓、崩壞鋸片的問題,嚴重影響切削斷面的平整度和鋸片的使用壽命。因此,如何設計一種便于原竹鋸斷處理的設備成為本領域技術人員亟待解決的技術問題。
發明內容
為了解決背景技術中提到的至少一個技術問題,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原竹鋸斷設備,解決原竹彎曲變形影響原竹鋸斷的問題。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提供如下技術方案:
一種原竹鋸斷設備,包括工作臺,工作臺的一側設有用于接收原竹梢端的梢端承接臺,所述工作臺和所述梢端承接臺上均設有用于輸送原竹的輸送裝置,所述輸送裝置包括傳送鏈以及驅動傳送鏈轉動的驅動機構,所述傳送鏈上安裝有若干個用于固定原竹的夾持機構,所述工作臺沿著原竹的輸送方向上設有若干個鋸斷區,所述鋸斷區內均固定設有若干個鋸斷機,沿原竹的輸送方向上,相鄰兩個鋸斷區中前側鋸斷區內的鋸斷機在后側鋸斷區上的投影在后側鋸斷區上的鋸斷機之間。
進一步的,所述夾持機構包括夾持架,所述夾持架呈“L”型且一端固定在所述傳送鏈上,其另一端與所述傳送鏈形成夾持口,所述夾持口沿著原竹的輸送方向設置。
進一步的,所述夾持架包括延伸部、夾持部以及安裝部,所述安裝部固定安裝于述傳送鏈上,所述延伸部的底端固定安裝于所述安裝部上,所述夾持部固定安裝于所述延伸部上并與所述延伸部形成“L”型。
進一步的,所述傳送鏈包括若干個鏈節以及連接板,所述連接板轉動安裝于相鄰的兩個所述鏈節之間,所述安裝部固定安裝在所述鏈節或所述連接板上。
進一步的,所述工作臺以及所述梢端承接臺上固定設有若干個沿著原竹長度方向設置的上料架,所述上料架包括承載部以及限位部,所述承載部固定安裝在所述工作臺上,所述限位部固定安裝于所述承載部上且與所述工作臺的加工面垂直,所述上料架的下側設有供所述夾持架轉出的夾持區。
進一步的,靠近所述上料架的鋸斷區為第一鋸斷區,所述第一鋸斷區內部設有分別鋸斷原竹竹梢和原竹竹根的兩個鋸斷機。
進一步的,所述輸送裝置還包括輸送電機、主動軸、從動軸、以及鏈輪組,所述主動軸沿著所述原竹的長度方向轉動安裝于所述工作臺和梢端承接臺上,所述從動軸轉動安裝于所述工作臺和所述梢端承接臺上且與所述主動軸平行,所述鏈輪組固定安裝于所述主動軸以及從動軸上,所述傳送鏈套設于同一組所述鏈輪組上,所述輸送電機的輸出軸與所述主動軸固定連接。
進一步的,所述鋸斷機包括鋸片以及驅動鋸片轉動的電機,所述電機固定安裝于所述工作臺上,所述電機的輸出軸與所述鋸片固定連接。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千年舟新材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未經千年舟新材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210503823.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