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前后分段的內錐體有效
| 申請號: | 202210503521.3 | 申請日: | 2022-05-09 |
| 公開(公告)號: | CN114813143B | 公開(公告)日: | 2023-08-04 |
| 發明(設計)人: | 鮑占洋;劉偉琛;劉寶;徐興平;程榮輝;曹茂國;姜雨;陳砥;游慶江;周春陽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航發沈陽發動機研究所 |
| 主分類號: | G01M15/02 | 分類號: | G01M15/02;F23R3/42 |
| 代理公司: | 北京航信高科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11526 | 代理人: | 高原 |
| 地址: | 110015 *** | 國省代碼: | 遼寧;2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前后 分段 錐體 | ||
本申請屬于航空渦扇發動機試驗領域,特別涉及一種前后分段的內錐體,屬于一種前后分段的內錐體結構,其特征在于,包括:位于軸向方向前端的內錐體前段、位于軸向方向后端的內錐體后段、連接內錐體前段與內錐體后段的卡箍;內錐體前段在后端處具有第一環槽,所述第一環槽的槽口沿徑向向外,內錐體后段在前端處具有第二環槽,所述第二環槽的槽口沿徑向向外;卡箍內壁面分別具有插入第一環槽的第一凸起與插入第二環槽的第二凸起,可以實現測試設備的方便安裝及測試引線固定。并且前后分段內錐體自身裝配簡單,高溫高壓環境下結構可靠性高。此外前后段內錐體連接結構可以很好保持內錐體氣動外形,對加力燃燒室氣動性能無影響。
技術領域
本申請屬于航空渦扇發動機試驗領域,特別涉及一種前后分段的內錐體。
背景技術
在航空渦扇發動機研制過程中,需要開展大量的測試工作,其中一些測試工作需將測試儀器設備置于發動機內部,如低壓渦輪的動應力測試,發動機低壓軸的動應力測試等。而發動機內部環境極其惡劣,為高溫高壓環境。為保證測試設備的正常工作及測試引線的完好暢通,常規做法是將測試設備置于加力燃燒室內錐體內。正常的加力燃燒室內錐體為整段結構,無法方便的進行測試設備的安裝及測試引線固定。因此,亟需一種新型結構的內錐體,以實現測試設備的方便安裝及測試引線固定。
目前國內尚無可方便安裝測試設備及固定測試引線的內錐體,僅存在整段結構的常規內錐體。常規內錐體主要作用為保證加力燃燒室擴壓流路的型面,雖然錐體內腔空間有可能容納測試設備,但由于常規內錐體裝配結構限制,無法方便的對測試設備進行安裝,并且無法實現測試引線的有效固定。因此,亟需一種新型結構的內錐體,以方便測試設備的安裝及測試引線。
發明內容
為了解決上述問題,本申請提供了一種前后分段的內錐體結構,其特征在于,包括:位于軸向方向前端的內錐體前段、位于軸向方向后端的內錐體后段、連接內錐體前段與內錐體后段的卡箍;內錐體前段在后端處具有第一環槽,所述第一環槽的槽口沿徑向向外,內錐體后段在前端處具有第二環槽,所述第二環槽的槽口沿徑向向外;卡箍內壁面分別具有插入第一環槽的第一凸起與插入第二環槽的第二凸起,卡箍第一凸起插入第一環槽、第二凸起插入第二環槽,借此將內錐體前段與內錐體后段連接。
優選的是,內錐體前段在后端處具有半徑較小的第一臺階面,所述第一臺階面的末端凹陷形成所述第一環槽;內錐體后段在前端處具有半徑較小的第二臺階面,所述第二臺階面的末端凹陷形成所述第一環槽;當卡箍連接在內錐體前段與內錐體后段時,卡箍的最大直徑不大于內錐體前段的后端直徑,且不大于內錐體后段的前端直徑,第一臺階面是內錐體前段的后端下沉形成的環狀臺階面,第二臺階面是內錐體后段的前端下沉形成環狀臺階面,用于容納卡箍,以形成完整的氣動型面。
優選的是,卡箍包括周向分布的多段,多段卡箍首尾連接,多段卡箍能夠更方便連接。
優選的是,相鄰兩段卡箍的連接處安裝有壓緊鎖塊,壓緊鎖塊的一端通過螺栓螺母與內錐體前段連接,另一端壓緊相鄰兩段卡箍的連接處,提供將卡箍向軸線方向的預緊力。
優選的是,卡箍的兩端具有下沉的臺階面,內錐體前段具有容納壓緊鎖塊的凹槽,壓緊鎖塊置于所述凹槽并壓緊于卡箍的所述下沉的臺階面。
優選的是,所述第二臺階面設置有止口,所述止口與所述第一臺階面配合連接,具體的是,止口具體為第二臺階面具有沿軸向方向向后的環形凸臺,與第二臺階面的端面形成直角的止口,第一臺階面的內壁套在所述環形凸臺上,所述止口能夠限制第一臺階面軸向與徑向的自由度,能夠在裝配的過程中提供較好的裝配定位。
優選的是,卡箍的數量為4個。
優選的是,卡箍具有使螺栓插入的通孔,所述通孔包括沉頭孔。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航發沈陽發動機研究所,未經中國航發沈陽發動機研究所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210503521.3/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