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將銅陽極泥分銀渣中錫高效提取的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2210493664.0 | 申請日: | 2022-05-07 |
| 公開(公告)號: | CN114990338A | 公開(公告)日: | 2022-09-02 |
| 發明(設計)人: | 胡意文;歐陽輝;邱方舟;王日;史偉強;鄭雪松;諶日葵;簡志超 | 申請(專利權)人: | 江西銅業技術研究院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C22B7/00 | 分類號: | C22B7/00;C22B1/02;C22B3/00;C22B3/12;C22B3/44;C22B25/06;C22B30/02 |
| 代理公司: | 北京金智普華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401 | 代理人: | 皋吉甫 |
| 地址: | 330096 江西*** | 國省代碼: | 江西;36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陽極泥 分銀渣中錫 高效 提取 方法 | ||
本發明屬于有色金屬冶煉技術領域,具體涉及到一種將銅陽極泥分銀渣中錫高效提取的方法,步驟為:將銅陽極泥分銀渣、含炭物料和助劑混合均勻,混合后物料壓制成塊狀,采用微波焙燒,溫度為350~950℃,時間為1.5~4.5h,焙燒;所得焙燒渣破碎、研磨后加入至含硫酸溶液中,攪拌漿化,再加入含堿溶液,之后升溫進行錫浸出,得到的浸錫渣送其它有價元素回收,往浸錫液中加入含鈣試劑進行錫沉淀,得到的沉錫后液送銻回收,沉錫渣經洗滌后為錫精礦。本發明的有益效果為:本發明的方法處理成本低,對錫的回收效果穩定,更加適用于實際工業生產,該方法中銅陽極泥分銀渣到錫精礦中的錫的回收率不低于90.0%。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有色金屬冶煉技術領域,具體涉及到一種將銅陽極泥分銀渣中錫高效提取的方法。
背景技術
銅陽極泥是銅冶煉電解精煉過程中在陽極處脫落的不溶物,含有金、銀、鉑、鈀等貴金屬和碲、硒等稀散金屬,是許多金屬資源的重要來源之一。銅陽極泥處理工藝常包含預處理、脫銅砷、浸金、分銀、精制等步驟工序,其中,分銀后留下的殘渣被稱為分銀渣,含有微量的金、銀,還含有錫、鉛、銻等有價金屬,仍具有相當大的資源利用價值,其中所含的錫因價值大、品位高而最具提取價值。
為提取銅陽極泥分銀渣中的錫,現有技術中有將分銀渣和硫化劑等多種助劑混合,球磨0.5~2小時后置入1200~1500℃反應爐,在鼓入空氣狀態下熔煉1~2小時,得到富含鉛錫煙塵,此方案的思路是通過高溫下揮發來提取錫,但在錫揮發的同時,銻、鉛也將揮發,得到的揮發物為鉛錫銻等的混合物,不僅錫品位低,而且因錫銻難以分離而導致后續處理困難,另外還存在金銀分散的問題;
還有將分銀渣在酸性氯鹽體系下脫鉛、銀,再用加熱濃硫酸脫鋇,再經過堿熔、水浸等得到錫酸鈉溶液,錫酸鈉溶液經凈化后,蒸發結晶得錫酸鈉產品,此方案流程長,廢水多,存在氯鹽結晶、熱濃硫酸操作困難以及堿熔物料板結等問題,不具備工業應用前景;或采用鹽酸與氯鹽混合液浸出分銀渣,分離金、銀、鉛,再用碳酸鹽轉化-鹽酸浸出的方式分離鋇,得到錫富集物,該方案流程長,會產生大量高氯高鈉廢水,也存在氯鹽結晶的問題,得到的錫富集物銻含量高,后續提錫仍然是個問題。以及首先將分銀渣于微波作用下進行還原焙燒,再通過氧化酸浸-堿浸的濕法過程實現錫的浸出,該方法具有可行性,但實踐表明,當原料成分或者焙燒條件有波動時,其對錫提取的效果很不穩定,在氧化酸浸時氧化劑消耗量大,處理成本較高。
發明內容:
針對上述問題,本發明提供一種分離回收銅陽極泥分銀渣中錫的方法,以解決現有技術的上述以及其他潛在問題中任一問題。
為達到上述目的,本發明的技術方案是:一種將銅陽極泥分銀渣中錫高效提取的方法,該方法具體包括以下依次進行的步驟:
S1)將銅陽極泥分銀渣、含炭物料和助劑混合均勻,混合后物料壓制成塊狀。
S2)將塊料于微波下焙燒1.5~4.5h,焙燒溫度為350~950℃,得到焙燒渣。
S3)將焙燒渣破碎、研磨,加入至含硫酸溶液中,攪拌漿化,再加入含堿溶液,之后升溫進行錫浸出,得到浸錫液和浸錫渣,浸錫渣送其它有價元素回收;
S4)往浸錫液中加入含鈣試劑,得到沉錫后液和沉錫渣,沉錫后液送銻回收,沉錫渣經洗滌后為錫精礦。
進一步,所述S1)中含炭物料為煤粉、木炭粉、焦粉及石墨粉中的一種或幾種,助劑為硫化鈉、硫化鉀、硫化鈣及硫化鎂中的一種或幾種,分銀渣、含炭物料及助劑按質量比1:0.3~1.8:0.05~0.3進行混合。
進一步,所述S3)中含硫酸溶液可以為廢酸液,通過漿化終點的pH來控制加入量,漿化終點pH控制在1~10,含堿溶液為氫氧化鈉、氫氧化鉀的溶液或廢液,氫氧根濃度為0.5~3.5mol/L,按含堿溶液與焙燒渣體積質量比為0.5~10的量加入,錫浸出溫度為40~90℃,時間為0.5~4h。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江西銅業技術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經江西銅業技術研究院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210493664.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