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120m超深覆蓋層鉆取275mm級大直徑原狀樣的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2210492851.7 | 申請日: | 2022-05-07 |
| 公開(公告)號: | CN114809965B | 公開(公告)日: | 2023-09-05 |
| 發明(設計)人: | 張光西;李奉霖;謝北成;李朝華;徐鍵;辛宗成;李軍;陳愛民;魏明洪;徐雷;劉小平;徐雷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電建集團成都勘測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E21B25/00 | 分類號: | E21B25/00;E21B25/10;E21B49/02;G01N1/08 |
| 代理公司: | 成都虹橋專利事務所(普通合伙) 51124 | 代理人: | 成杰 |
| 地址: | 610072 四*** | 國省代碼: | 四川;5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120 覆蓋層 275 mm 直徑 原狀 方法 | ||
1.120m超深覆蓋層鉆取275mm級大直徑原狀樣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驟:
步驟一、現場測放孔位,平整設備場地,安裝鉆機設備;
步驟二、鉆進作業,根據鉆進深度區間依次劃分為0~30m、30~60m、60~90m和90~120m四個鉆進階段,各鉆進階段的作業如下:
(a)0~30m
采用Φ486單管鉆具開孔,下入Φ480套管;然后采用Φ432單管鉆具鉆進,跟進Φ480套管至5m;然后交替采用SDD385原狀樣取樣鉆具鉆進取樣和采用Φ432單管鉆具擴孔并跟進Φ480套管,如此循環鉆進、取樣、跟管至目標地層或鉆至30m以上,再進入下一鉆進階段;
(b)30~60m
采用SDD385原狀樣取樣鉆具鉆進取樣至不能裸孔鉆進時,交替采用Φ432或SDD385原狀樣取樣鉆具配合跟進Φ426套管,跟管深度距已取樣孔段底部不小于50cm;如此循環鉆進、取樣、跟管至目標地層或鉆至60m以上,再進入下一鉆進階段;
(c)60~90m
采用SDD385原狀樣取樣鉆具鉆進取樣至不能裸孔鉆進時,下入Φ378套管;然后采用SDD333原狀樣取樣鉆具鉆進取樣并配合跟進Φ378套管,跟管深度距已取樣孔段底部不小于50cm;如此循環鉆進、取樣、跟管至目標地層或鉆至90m以上,再進入下一鉆進階段;
(d)90~120m
采用SDD333原狀樣取樣鉆具裸孔鉆進取樣至目標地層或終孔深度;
其中,SDD385原狀樣取樣鉆具和SDD333原狀樣取樣鉆具分別指的是鉆具規格為385mm和333mm規格的雙級單動大口徑的原狀樣取樣鉆具,原狀樣取樣鉆具包括除砂打撈機構、單向閥機構(5)、單動機構、內管機構和外管機構,內管機構由內管(15)、鉤頭抱箍(16)、卡簧座(17)和兩層卡簧(20)組成,內管(15)由兩塊半合管(18)圍合后形成,并且在兩個半合管(18)的上端外壁分別設置有環槽(19),鉤頭抱箍(16)箍設于環槽(19)內,卡簧座(17)套設于兩塊半合管(18)的底端,并且在卡簧座(17)內部設置有上下兩層卡簧(20)。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120m超深覆蓋層鉆取275mm級大直徑原狀樣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環槽(19)的槽縫的截面為梯形。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120m超深覆蓋層鉆取275mm級大直徑原狀樣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除砂打撈機構由螺絲頭(1)、除砂機構(2)、沉砂管(3)和打撈頭(4)組成,沉砂管(3)的上端與螺絲頭(1)連接,除砂機構(2)和打撈頭(4)設置于沉砂管(3)內部。
4.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120m超深覆蓋層鉆取275mm級大直徑原狀樣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單動機構由外管接頭(6)、上單動接頭(7)、下單動接頭(9)、軸(8)、調節軸(10)和內管接頭(11)組成;外管機構由外管(12)、擴孔器(13)和鉆頭(14)組成;外管接頭(6)的上端與沉砂管(3)的下端連接,外管接頭(6)的下端與外管(12)的上端連接,外管(12)的下端安裝有鉆頭(14);上單動接頭(7)、下單動接頭(9)、軸(8)、調節軸(10)、內管接頭(11)以及內管機構均位于外管(12)內,其中軸(8)的上端連接上單動接頭(7),軸(8)的下端連接下單動接頭(9),下單動接頭(9)的下方連接調節軸(10)的上端,調節軸(10)的下端與內管接頭(11)連接,內管機構中的鉤頭抱箍(16)箍設于環槽(19)并將兩塊半合管(18)的上端套設并箍緊在內管接頭(11)上,兩塊半合管(18)的下端向下延伸至外管(12)下端的鉆頭(14)附近并套設卡簧座(17)。
5.如權利要求1至4中任意一項所述的120m超深覆蓋層鉆取275mm級大直徑原狀樣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鉤頭抱箍(16)為開口抱箍。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電建集團成都勘測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經中國電建集團成都勘測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210492851.7/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