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取像模組及電子設備在審
| 申請號: | 202210487711.0 | 申請日: | 2022-05-06 |
| 公開(公告)號: | CN114815159A | 公開(公告)日: | 2022-07-29 |
| 發明(設計)人: | 陳嘉偉;韋怡;李響;高玉嬋;王文濤 | 申請(專利權)人: | OPPO廣東移動通信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G02B13/00 | 分類號: | G02B13/00;G02B13/18;G02B13/06;G02B13/24 |
| 代理公司: | 北京知帆遠景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890 | 代理人: | 王光慧 |
| 地址: | 523860 廣東***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模組 電子設備 | ||
本申請公開了一種取像模組及電子設備。從物側至像側,取像模組依序包括第一透鏡、光闌、第二透鏡、第三透鏡、第四透鏡、第五透鏡及影像傳感器。第一透鏡具有負屈光力。第二透鏡具有正屈光力。第三透鏡具有負屈光力。第四透鏡具有正屈光力。第五透鏡具有負屈光力。取像模組滿足以下條件式:0.8|TTL/Diag|1.2;TTL為第一透鏡的物側面至取像模組的成像面的軸上距離,Diag為影像傳感器的對角線長度。取像模組中的五個透鏡具有合理的厚度配置,影像傳感器具有合理的尺寸大小,使取像模組的光學總長與影像傳感器的對角線長度的比值在一個合理的范圍,從而無需設置兩顆鏡頭,便能通過同一個取像模組同時實現微距功能和顯微功能,既降低了成本,又節省了電子設備內的空間。
技術領域
本申請涉及光學成像技術,特別涉及一種取像模組和電子設備。
背景技術
目前,電子設備,例如手機、PAD等上的微距功能是通過超廣角鏡頭對焦到物距在近距離(例如3cm左右)的物體上實現的,由于超廣角鏡頭的焦距仍較大,導致無法對焦到更近的距離而實現用戶先要的顯微功能。而且,隨著電子設備中與超廣角鏡頭搭配的影像傳感器的尺寸在不斷增大,超廣角鏡頭的焦距也越來越大,對焦到3cm也很困難,因此要想實現微距功能也變得越來越困難。另一方面,電子設備上的顯微鏡頭,通常是一顆定焦鏡頭且沒有自動對焦功能,工作場景比較單一。
因此,要想在電子設備上同時實現微距功能和顯微功能,需要至少兩顆鏡頭才能實現,這會導致成本的增加,也會占用電子設備內部更多的空間。
發明內容
本申請實施方式提供一種取像模組和電子設備,用于至少解決如何同時實現微距功能和顯微功能的問題。
本申請實施方式的一種取像模組,從物側至像側,依序包括第一透鏡、光闌、第二透鏡、第三透鏡、第四透鏡、第五透鏡及影像傳感器。第一透鏡具有負屈光力。第二透鏡具有正屈光力。第三透鏡具有負屈光力。第四透鏡具有正屈光力。第五透鏡具有負屈光力。取像模組滿足以下條件式:0.8|TTL/Diag|1.2;其中,TTL為第一透鏡的物側面至取像模組的成像面的軸上距離,Diag為影像傳感器的對角線長度。
本申請實施實施方式的電子設備包括殼體和取像模組。從物側至像側,取像模組依序包括第一透鏡、光闌、第二透鏡、第三透鏡、第四透鏡、第五透鏡及影像傳感器。第一透鏡具有負屈光力。第二透鏡具有正屈光力。第三透鏡具有負屈光力。第四透鏡具有正屈光力。第五透鏡具有負屈光力。取像模組滿足以下條件式:0.8|TTL/Diag|1.2;其中,TTL為第一透鏡的物側面至取像模組的成像面的軸上距離,Diag為影像傳感器的對角線長度。所述取像模組與所述殼體結合。
本申請的取像模組及電子設備中,第一透鏡、第二透鏡、第三透鏡、第四透鏡、及第五透鏡具有合理的厚度配置,影像傳感器具有合理的尺寸大小,使得取像模組的光學總長與影像傳感器的對角線長度之間的比值在一個合理的范圍,從而無需設置兩顆鏡頭,便能通過同一個取像模組同時實現微距功能和顯微功能,在降低成本的同時,還能就節省電子設備內部的空間。
本申請的實施方式的附加方面和優點將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給出,部分將從下面的描述中變得明顯,或通過本申請的實施方式的實踐了解到。
附圖說明
本申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優點從結合下面附圖對實施方式的描述中將變得明顯和容易理解,其中:
圖1是本申請第一實施方式的取像模組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第一實施方式中取像模組在微距模式時的MTF鏡頭解析力表現圖;
圖3是第一實施方式中取像模組在微距模式時的橫向色差圖(mm);
圖4和圖5分別是第一實施方式中取像模組在微距模式時的像散場曲線(mm)和畸變曲線圖(%);
圖6是第一實施方式中取像模組在顯微模式時的MTF鏡頭解析力表現圖;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OPPO廣東移動通信有限公司,未經OPPO廣東移動通信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210487711.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