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快速處理臘葉標本葉表皮蠟被的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2210432085.5 | 申請日: | 2022-04-22 |
| 公開(公告)號: | CN114894827A | 公開(公告)日: | 2022-08-12 |
| 發明(設計)人: | 胡曉穎;覃俏梅;鄧汝芳;戴光義;劉煥芳;張碩;潘小平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科學院華南植物園 |
| 主分類號: | G01N23/2202 | 分類號: | G01N23/2202;G01N23/2251 |
| 代理公司: | 廣州科粵專利商標代理有限公司 44001 | 代理人: | 劉明星;朱聰聰 |
| 地址: | 510650 廣***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快速 處理 標本 表皮 方法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快速處理臘葉標本葉表皮蠟被的方法。取臘葉標本切塊,放置于三氯甲烷浸泡,然后更換新的三氯甲烷,再恒溫加熱,然后換成乙醇水溶液,超聲波處理,如此重復若干次,得到預處理好的掃描電子顯微鏡樣品。由于竹亞科植物開花周期長,野外能觀察采集到的多為營養體,因此竹亞科植物的分類性狀常常以營養器官為主。竹類葉表皮中氣孔、乳突、毛被等性狀具有重要的分類價值。而本發明能將臘葉標本葉表皮的被清除干凈,對竹亞科植物的分類具有重大價值。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電鏡領域,具體涉及一種快速處理臘葉標本葉表皮蠟被的方法。
背景技術:
植物葉片的一些特征受基因控制,葉表皮微形態特征在植物分類學方面具有重要的分類學價值。有一部分植物葉蠟被很厚,把氣孔全部覆蓋,蠟被主要功能是保護葉表皮細胞、預防外來昆蟲、細菌侵蝕。對氣孔類型、乳突、毛被等微形態結構的觀察造成一定影響,加之現代裝訂標本經常使用膠水,導致葉表皮雜質較多,清理較為困難。在掃描電鏡下無法看清葉表皮的氣孔類型大小、毛的類型大小以及表皮細胞形態等特征。目前,尚未有能將臘葉標本葉表皮蠟被清除干凈的快速方法。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快速處理臘葉標本葉表皮蠟被的方法。
本發明的快速處理臘葉標本葉表皮蠟被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取臘葉標本切塊,放置于三氯甲烷浸泡,然后更換新的三氯甲烷,再恒溫加熱,然后換成乙醇水溶液,超聲波處理,如此重復若干次,得到預處理好的掃描電子顯微鏡樣品。
優選,所述的恒溫加熱是50℃加熱8h。進一步是恒溫金屬浴50℃加熱8h。
優選,所述的放置于三氯甲烷浸泡,其浸泡時間是12h。
優選,所述的乙醇水溶液是體積分數70%的乙醇水溶液,超聲波處理3min,再重復更換體積分數70%的乙醇水溶液三次,每次超聲波3min。
優選,所述的取臘葉標本切塊是取臘葉標本葉切成0.8cm×0.6cm長方形。
由于竹亞科植物開花周期長,野外能觀察采集到的多為營養體,因此竹亞科植物的分類性狀常常以營養器官為主。竹類葉表皮中氣孔、乳突、毛被等性狀具有重要的分類價值。而本發明能將臘葉標本葉表皮的蠟被清除干凈,對竹亞科植物的分類具有重大價值。
附圖說明:
圖1是華赤竹Sinosasa longiligulata的掃描件電子顯微鏡圖,現有技術的方法;
圖2是華赤竹Sinosasa longiligulata的掃描件電子顯微鏡圖,本發明的方法;
圖3是多毛華赤竹Sinosasa polytricha的掃描件電子顯微鏡圖,現有技術的方法;
圖4是多毛華赤竹Sinosasa polytricha的掃描件電子顯微鏡圖,本發明的方法;
圖5是Sasa senanensis的掃描件電子顯微鏡圖,現有技術的方法;
圖6是Sasa senanensis的掃描件電子顯微鏡圖,本發明的方法;
圖7是Sasa borealis的掃描件電子顯微鏡圖,現有技術的方法;
圖8是Sasa borealis的掃描件電子顯微鏡圖,本發明的方法;
圖9是華赤竹Sinosasa longiligulata的掃描件電子顯微鏡圖,未處理直接粘臺;
圖10是華赤竹Sinosasa longiligulata的掃描件電子顯微鏡圖,丙酮處理;
圖11是華赤竹Sinosasa longiligulata的掃描件電子顯微鏡圖,二甲苯處理;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科學院華南植物園,未經中國科學院華南植物園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210432085.5/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