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散熱型電暖爐在審
| 申請號: | 202210420111.2 | 申請日: | 2022-04-20 |
| 公開(公告)號: | CN114719323A | 公開(公告)日: | 2022-07-08 |
| 發明(設計)人: | 楊坤旭;袁愈;楊體燦 | 申請(專利權)人: | 楊坤旭 |
| 主分類號: | F24D13/00 | 分類號: | F24D13/00;F24D19/00;F24D19/10;F24C7/00 |
| 代理公司: | 成都市鼎宏恒業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特殊普通合伙) 51248 | 代理人: | 陳康 |
| 地址: | 550000 貴州省黔南布依*** | 國省代碼: | 貴州;5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散熱 暖爐 | ||
本發明公開了散熱型電暖爐,包括箱體、座面、底座及電暖機構,所述箱體上下兩端開口的矩形空腔體結構,且箱體內部通過隔離層形成第一導風槽結構,箱體的上部設置有通過連接件與座面相連接,座面上設置有電磁爐;所述箱體的內部設置有電暖機構,所述電暖機構包括加熱組、第一導風槽、第二導風槽、第一導風扇及第二導風扇,第一導風槽的內部設置有加熱組,第一導風槽的上部與座面上的第二導風槽相連通,第二導風槽的四角均設置有第一導風扇;座面的第二導風槽上設置有隔離層,且座面的中部設置有電磁爐。本發明用于能夠將電磁爐產生的熱氣轉換為熱氣流,且通過加熱板及導風扇實現電暖的功效。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電暖爐技術領域,具體涉及散熱型電暖爐。
背景技術
在我國西南地區,冬季寒冷潮濕,而大多數地區也沒有暖氣,為了排出室內多余的濕氣保持室內干燥溫暖,一般都會使用爐灶或電暖爐等加熱取暖設備,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升,傳統的燒柴或燒煤的鐵爐已經很少使用了,只有在個別地區的農村還在使用,不僅浪費資源,而且污染很大,而主要的取暖設備已經向電加熱方向轉變,其中桌式電暖爐是目前市面上最多的品種。現有的電暖爐雖然能夠實現暖氣功能,但是其工作都采用發熱板直接散熱,或發熱板配合導風扇直接導氣,導熱溫度控制均通過控制電加熱板發熱量來決定,導致整個電暖爐溫度不一致,局部溫度會出現過高的現象,且座面上的電磁爐會受到熱氣影響,使得使用壽命驟降。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散熱型電暖爐,能夠將電暖爐產生的熱氣轉換為熱氣流,且通過加熱板及導風扇實現恒溫電暖的功效。
為解決上述的技術問題,本發明采用以下技術方案:
散熱型電暖爐,包括箱體、座面、底座及電暖機構,所述箱體上下兩端開口的矩形空腔體結構,且箱體內部通過隔離層形成第一導風槽結構,箱體的上部設置有通過連接件與座面相連接,座面上設置有電磁爐;所述箱體的內部設置有電暖機構,所述電暖機構包括加熱組、第一導風槽、第二導風槽、第一導風扇及第二導風扇,第一導風槽的內部設置有加熱組,第一導風槽的上部與座面上的第二導風槽相連通,第二導風槽的四角均設置有第一導風扇;座面的第二導風槽上設置有隔離層,且座面的中部設置有電磁爐;采用四點加熱的方式,能夠根據需要進行開啟,配合導風扇將腔室內產生的熱氣進行導出,不同于現有的直接加熱板與導氣扇結合的方式,導氣腔的設置能夠將整個腔室都處于一個相對平衡的溫度,不僅能夠保溫,配合導氣扇實現均勻散熱。
進一步,所述箱體的內部設置有導線腔室,且導線腔室內部設置有排線槽,排線槽下部與底座內的控制箱相連接;排線槽內的電纜與底座內的電線盤連接,便于走線。
進一步,所述加熱組包括加熱板A、加熱板B、加熱板C及加熱板D,加熱板A、加熱板B、加熱板C及加熱板D通過固定槽安置于第一導風槽的內部,第一導風槽的下部通過隔離板形成閉環結構。
進一步,所述箱體的內部固定板上設置有第二導風扇,且第二導風扇的進風端與箱體的中桶腔室相連通,用于底座及腔室散熱;第二導風扇能夠將箱體排線槽及底座內的熱氣導出至第二導風槽中,使底座內部降溫。
進一步,所述底座為一端開口的矩形空腔體結構,且底座的內部設置有開關控制模塊、轉換開關控制模塊、選控模塊、感應控制模塊、恒溫控制模塊及時間斷電模塊,開關控制模塊分別與轉換開關控制模塊、選控模塊、感應控制模塊相連接,控制電源開關及加熱板的啟動,轉換開關控制模塊上連接有恒溫控制模塊及時間斷電模塊,用于控制四塊加熱板的溫度,用于保持恒溫。
進一步,所述底座的開口處設置有開合板,且開合板上設置有拉環。
進一步,所述底座的外壁上設置有若干條形開口,且底座的下部設置有若干支腳,支腳至少設置有四只。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之一: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楊坤旭,未經楊坤旭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210420111.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