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防靜電生物質水性丙烯酸酯原料加工工藝及其裝置在審
| 申請號: | 202210417117.4 | 申請日: | 2022-04-20 |
| 公開(公告)號: | CN114716689A | 公開(公告)日: | 2022-07-08 |
| 發明(設計)人: | 金繼典;孫劍光 | 申請(專利權)人: | 安徽沃爾德新材料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C08J3/03 | 分類號: | C08J3/03;C08L33/08;C08K5/41;C09D133/08;C09D5/24;C08F220/14;C08F220/18;C08F220/20;B01D29/58;B01D29/05;B01D29/03 |
| 代理公司: | 北京和聯順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621 | 代理人: | 譚博 |
| 地址: | 232221 安徽省*** | 國省代碼: | 安徽;3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靜電 生物 水性 丙烯酸酯 原料 加工 工藝 及其 裝置 | ||
本發明提供一種防靜電生物質水性丙烯酸酯原料加工工藝及其裝置,涉及丙烯酸酯加工技術領域。所述防靜電生物質水性丙烯酸酯原料加工工藝及其裝置包括以下步驟:S1、制備水性丙烯酸酯;S1.1、取丙烯酸丁酯單體40份、丙烯酸甲酯單體55份,甲基丙烯酸羥丙酯單體10份、0.2份過硫酸鉀在容器中反應30min;S1.2、再加入0.2份過硫酸鉀、去離子水、乳化劑和碳酸氫鈉。本發明提供的防靜電生物質水性丙烯酸酯原料加工工藝及其裝置通過制備水性丙烯酸酯和防靜電劑,再對水性丙烯酸酯和防靜電劑進行混合,使得最終得到的水性丙烯酸酯具有優越的防靜電能力,避免以水性丙烯酸酯作為原料制備油漆時油漆在管道中高速流動產生靜電影響到涂料的安全性。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丙烯酸酯加工技術領域,具體的是一種防靜電生物質水性丙烯酸酯原料加工工藝及其裝置。
背景技術
油漆是一種能牢固覆蓋在物體表面,起保護、裝飾、標志和其他特殊用途的化學混合物涂料。
通過生物質水性丙烯酸酯作為原料制作的油漆,具有污染性小,和優異的不粘性及耐用性的特點,被廣泛使用在生產加工的各個領域之中。
在現有技術中,生物質水性丙烯酸酯油漆缺少防靜電能力,使得當生物質水性丙烯酸酯原料在管道中高速流動時,可能會產生靜電,影響到生物質水性丙烯酸酯原料制作油漆時的安全性。
發明內容
為解決上述背景技術中提到的不足,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防靜電生物質水性丙烯酸酯原料加工工藝及其裝置,以解決生物質水性丙烯酸酯原料在管道中高速流動時,可能會產生靜電的問題
本發明的目的可以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
一種防靜電生物質水性丙烯酸酯原料加工工藝,包括以下步驟:
S1、制備水性丙烯酸酯;
S1.1、取丙烯酸丁酯單體40份、丙烯酸甲酯單體55份,甲基丙烯酸羥丙酯單體10份、0.2份過硫酸鉀在容器中反應30min;
S1.2、再加入0.2份過硫酸鉀、去離子水、乳化劑和碳酸氫鈉,升溫至60℃,反應10min,然后采用高速分散機進行混合,混合時間為15min,反應后再保溫1h,最后采用過濾器對物料進行過濾得到水性丙烯酸酯;
S2、制備防靜電劑;
S3、混合原料,將步驟S1中得到的水性丙烯酸酯和步驟S2中得到的防靜電劑按照160∶1的比例進行混合。
優選的,在所述步驟S1中,將過硫酸鉀、去離子水、乳化劑和碳酸氫鈉依次加入,兩種不同的物料加入時間的間隔為3min,所采用過濾器的孔徑為20μm。
優選的,在所述步驟S2中,所制備的防靜電劑采用烷基伯胺在溶劑中與甲酸、甲醛反應得到叔胺,再與硫酸二乙酯反應制備出抗靜電劑。
優選的,在所述步驟S3中,對水性丙烯酸酯和防靜電劑進行混合時,加入和防靜電劑等量的混合輔助劑和水,加熱至80℃,并且混合10min。
一種防靜電生物質水性丙烯酸酯原料加工裝置,包括在所述步驟S1.2中所使用的過濾器,所述過濾器包括殼體,所述殼體的頂部設置有下料裝置,所述殼體的內表面固定連接有篩分網,所述殼體的內表面且位于所述篩分網的下方固定連接有環形固定架,所述環形固定架的頂部設置有環形安裝套,所述環形安裝套上設置有過濾膜,所述殼體的一側設置有物料泵,所述物料泵的進料口固定連接有進料管,所述物料泵的出料口固定連接有出料管。
優選的,所述下料裝置包括分流架,所述分流架設置于所述殼體的頂部,所述分流架的頂部固定連接有下料主管,所述分流架的底部均勻設置有多個分流支管。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安徽沃爾德新材料有限公司,未經安徽沃爾德新材料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210417117.4/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