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繩牽引防碰撞電動保險及繩驅動吸合支鏈的汽車門鎖機構有效
| 申請號: | 202210410880.4 | 申請日: | 2022-04-19 |
| 公開(公告)號: | CN114909036B | 公開(公告)日: | 2023-06-02 |
| 發明(設計)人: | 杭魯濱;殷傳碩;蘇旭;張佳樂;黃曉杰;李蘇龍;鐘傳磊;王明遠;曲志洋;吳柏銳;黃曉波;郭輝;劉寧寧;沈惠平;劉安心;章鵬程;林士森;彭繼友;朋仁輝;康開東;冷海龍;張寅五;秦鵬程;陳哲 | 申請(專利權)人: | 上海工程技術大學 |
| 主分類號: | E05B77/06 | 分類號: | E05B77/06;E05B81/06;E05B81/20;E05B81/32;E05B81/12;E05B83/36 |
| 代理公司: | 上海唯智贏專利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31293 | 代理人: | 劉朵朵 |
| 地址: | 201620*** | 國省代碼: | 上海;3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牽引 碰撞 電動 保險 驅動 吸合支鏈 汽車 門鎖 機構 | ||
本發明屬于汽車門鎖設備技術領域,涉及繩牽引防碰撞電動保險及繩驅動吸合支鏈的汽車門鎖機構,研發了具有上/解保險鎖緊與保險鎖止防碰撞集一體的保險支鏈及力放大特征的自吸合支鏈;保險支鏈包括保險聯動單元、環繞捕獲錐臺機構等,由固定平臺件、張緊平臺件、繩牽引旋轉盤、張緊支撐彈簧,恒力彈簧及保險移動滑塊等組成,保險移動滑塊具有錐形臺段和卡止位環槽段結構,牽引旋轉盤可實現螺旋運動,使聯動繩縮進并利用摩擦力驅動保險移動滑塊沿軸線運動,實現保險和防碰撞功能;繩驅動吸合支鏈可實現自動吸合功能,主要由吸合電機、擺動導桿機構、定/動滑輪組成;該新型支鏈可與原有門鎖支鏈運動兼容,可構造具有電動吸合防側撞功能的高端門鎖。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汽車門鎖設備技術領域,具體涉及繩牽引防碰撞電動保險及繩驅動吸合支鏈的汽車門鎖機構。
背景技術
汽車側門鎖的安全性要求車輛在正常行駛以及發生碰撞沖擊等緊急情況時,車門不會因自行開啟而導致乘客甩出車外受傷;當汽車發生側面碰撞時產生較大慣性沖擊時,側門鎖內現有保險機構難以始終保持在上保險狀態,可能由于沖擊導致離合形式的保險配合因受到慣性力作用而失效,導致側門開啟因而造成行駛安全隱患。
如圖1和圖2所示,現有應用于汽車側門鎖的保險支鏈包括設置在殼體上的保險驅動轉盤、保險推桿、開鎖轉盤、鎖棘爪和鎖棘輪,開鎖轉盤上具有一端開放的保險離合長孔,鎖棘爪位于所述保險離合長孔的正下方,當保險驅動轉盤轉動時,帶動保險推桿在保險離合長孔內進行移動,從而通過自身的凸起構造與鎖棘爪上的對應配合結構可離合地配合,當配合時,車門鎖為解保險狀態,當脫開配合時,車門鎖為上保險狀態;當解保險狀態且開鎖轉盤轉動時,保險推桿帶動鎖棘爪轉動,且當鎖棘爪和鎖棘輪進行完全配合時,車門為全鎖狀態,鎖棘爪和鎖棘輪脫離配合時,車門為全開狀態;當鎖棘爪和鎖棘輪進入配合且未完全配合時,車門為半鎖狀態,半鎖狀態是一種非正常的車門狀態,因此需要通過在車門鎖中加入吸合支鏈以在車門半鎖狀態時,轉動鎖棘輪以使得鎖棘爪和鎖棘輪進行完全配合,即車門進入全鎖狀態。
現有的吸合支鏈由電動執行器、半鎖狀態傳感器、吸合機構及解鎖機構等部件組成,半鎖狀態傳感器設置在鎖棘輪/爪上,當半鎖狀態傳感器監測到車門沒有完全關閉時,即車門處于半鎖狀態時,能通過信號使得吸合電機動作來驅動鎖棘輪/爪轉動,從而將車門自半鎖狀態調整至全鎖狀態,如圖3所示,由于現有保險支鏈的結構緊湊且占用空間較大,吸合支鏈只能通過在離開鎖棘輪和鎖棘爪較遠的位置控制鎖棘輪/爪的轉動,從而使車門進入全鎖狀態,即保險支鏈和吸合支鏈的一體化程度較低,且電動開啟在任何情況下,都優先于電動吸合,只有先解保險方能實現電動開啟。
可見,現有的技術中的保險支鏈由剛性連桿與齒輪及凸輪組合,使得保險操作過程內,保險支鏈中的各部件的配合不可避免地產生了剛性碰撞,從而讓導致過程撞擊噪音大,聲品質差。
而且吸合支鏈包含進行驅動的外置吸合電機,由于聯動傳遞路徑長,且車門密封反力大,導致外置吸合電機需要具有很大的輸出轉矩,從而使得外置吸合電機的重量和體積也相應很大,這些都不利于車門鎖的安裝以及車門的輕量化。
發明內容
針對現有技術的不足,本發明提供繩牽引防碰撞電動保險及繩驅動吸合支鏈的汽車門鎖機構,通過柔性的線驅動形式,杜絕了部件配合時的剛性碰撞,使得車門鎖的部件傳動時噪音顯著降低,極大地提高了機構運行時的聲品質,并且所構造的保險機構在門鎖厚度上為吸合支鏈留下了足夠的放置空間,并且完全實現了保險-防碰撞與吸合支鏈的一體式構造。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提供了如下技術方案為: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上海工程技術大學,未經上海工程技術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210410880.4/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