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正極材料前驅體共沉淀反應系統在審
| 申請號: | 202210406151.1 | 申請日: | 2022-04-18 |
| 公開(公告)號: | CN114733464A | 公開(公告)日: | 2022-07-12 |
| 發明(設計)人: | 趙聰;楊光耀;康彬;何勁松;李仲愷 | 申請(專利權)人: | 成都思達能環保設備有限公司;四川思達能環??萍加邢薰?/a> |
| 主分類號: | B01J19/18 | 分類號: | B01J19/18;B01D29/33;B01D29/52;B01D29/68;B01J4/00;B01J19/00 |
| 代理公司: | 成都擎智秉業專利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51227 | 代理人: | 王睿 |
| 地址: | 611731 四川省成都市*** | 國省代碼: | 四川;5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正極 材料 前驅 共沉淀 反應 系統 | ||
1.正極材料前驅體共沉淀反應系統,其特征在于,包括:
正極材料前驅體共沉淀反應設備(2),包括反應釜(21)、輸入單元、攪拌組件(22)、過濾組件(23),所述反應釜(21)用于容納前驅體漿料并供前驅體漿料在其中進行反應,所述攪拌組件(22)設置于反應釜(21)內并且用于攪拌反應釜(21)內的前驅體漿料,所述過濾組件(23)設置于反應釜(21)內并且用于攔截反應釜(21)內的前驅體以獲得濃縮前驅體漿料并濾出濾清液;
出清組件,包括與過濾組件(23)出清液口連通的出清液管(11)、設置于出清液管(11)上的降溫裝置(5),設置于降溫裝置(5)后端的軟管泵(12)。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正極材料前驅體共沉淀反應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軟管泵的進出口均設有薄壁球閥(4)。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正極材料前驅體共沉淀反應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降溫裝置(5)為板式換熱裝置、直管換熱裝置、螺旋管換熱裝置(5)。
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正極材料前驅體共沉淀反應系統,其特征在于,還包括再生組件,所述再生組件包括:
反沖容器(6),用于容納反沖氣體/反沖液體,反沖容器(6)的出口與待再生過濾組件(23)的濾清液出口連接;
進氣控制組件,用于控制再生氣體輸入反沖容器(6);
進液控制組件,用于控制再生液體輸入反沖容器(6);
反沖控制組件,用于控制再生氣體/再生液由反沖容器(6)的出口輸出反沖容器(6);
純水控制組件,用于控制純水輸入反沖容器(6);
其中,反沖容器(6)出口與出清組件相連。
5.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正極材料前驅體共沉淀反應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反應釜(21)外表面設有保溫結構。
6.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正極材料前驅體共沉淀反應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溫結構包括包裹在反應釜(21)外表面上的夾套(3),還包括設置于夾套(3)上的保溫液進口(31)、保溫液出口(32)。
7.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正極材料前驅體共沉淀反應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過濾組件(23)繞攪拌組件(22)環向設置于反應釜(21)內。
8.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正極材料前驅體共沉淀反應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過濾組件(23)包括固定于反應釜(21)內的濾清液管、間隔固定于濾清液管上的濾芯,所述濾清液管包括沿反應釜(21)徑向由外向內布設的外圈管(231)、內圈管(232),所述外圈管(231)、內圈管(232)均通過濾清液管外接出清液系統,所述外圈管(231)、內圈管(232)均為密封管。
9.如權利要求8所述的正極材料前驅體共沉淀反應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圈管(231)通過濾清液管外與出清液管(11)連接,所述內圈管(232)通過彎管與濾清液管連接并導通。
10.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正極材料前驅體共沉淀反應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降溫裝置(5)設置于出清液管(11)的進液端。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成都思達能環保設備有限公司;四川思達能環??萍加邢薰荆唇洺啥妓歼_能環保設備有限公司;四川思達能環??萍加邢薰驹S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210406151.1/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正極材料前驅體共沉淀反應設備
- 下一篇:快速啟停式危廢焚燒裝置及焚燒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