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通過交流與多回直流互聯的兩區域系統的控制方法及系統在審
| 申請號: | 202210403889.2 | 申請日: | 2022-04-18 |
| 公開(公告)號: | CN114629126A | 公開(公告)日: | 2022-06-14 |
| 發明(設計)人: | 易楊;田寶燁;周保榮;王延緯;付超;黃東啟;陳錦昌;楊振南 | 申請(專利權)人: | 廣東電網有限責任公司電力調度控制中心;南方電網科學研究院有限責任公司 |
| 主分類號: | H02J3/06 | 分類號: | H02J3/06;H02J3/38;H02J3/48;H02J3/50;H02J3/16 |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劉思言 |
| 地址: | 510600 廣***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通過 交流 直流 區域 系統 控制 方法 | ||
1.一種通過交流與多回直流互聯的兩區域系統的控制方法,所述兩區域系統的兩電網區域間設有兩相互連接的換流器,其中與送端電網連接的換流器作為控直流電壓的電壓端,與受端電網連接的換流器作為控有功功率的功率端,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在任一所述電網區域損失大電源時,令所述電壓端按照定電壓控制策略進行電壓控制,令所述功率端按照變化功率控制策略進行功率控制,所述變化功率控制策略包括交直流協同控制主站有功功率控制環節和每回直流的柔性直流子控站有功功率控制環節;所述交直流協同控制主站有功功率控制環節基于互聯交流線路上的有功功率指令值和測量值,結合交直流通道功率轉移比,計算得到柔性直流附加功率指令值;所述柔性直流子控站有功功率控制環節根據所述柔性直流附加功率指令值計算對應回柔性直流的附加功率指令值,將計算得到的附加功率指令值,結合對應回柔性直流的功率轉移比、直流有功功率的指令值和測量值,生成d軸電流指令值,基于所述d軸電流指令值和無功類控制環節生成的q軸電流指令值計算得到三相電壓的參考波幅值。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通過交流與多回直流互聯的兩區域系統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交直流協同控制主站有功功率控制環節基于互聯交流線路上的有功功率指令值和測量值,結合交直流通道功率轉移比,計算得到柔性直流附加功率指令值,包括:
按照下式計算得到柔性直流附加功率指令值:
式中,ΔPdc(j+1)表示第j+1次得到的柔性直流附加功率指令值,Pac*為互聯交流線路上的有功功率指令值,Pac(e-sT)為經過延時環節e-sT后互聯交流線路上的測量值,其中T為延時環節的時間,ΔPdc(j)第j次得到的柔性直流附加功率指令值,設置柔性直流附加功率指令值的初始值為0,K為預置的交直流通道功率轉移比,kp和ki分別為交直流協同控制主站有功功率控制環節設置的比例系數和積分系數,s為拉普拉斯算子。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通過交流與多回直流互聯的兩區域系統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直流子控站有功功率控制環節根據所述柔性直流附加功率指令值計算對應回柔性直流的附加功率指令值,將計算得到的附加功率指令值,結合對應回柔性直流的功率轉移比、直流有功功率的指令值和測量值,生成d軸電流指令值,包括:
按照下式生成d軸電流指令值:
式中,idii*表示d軸電流指令值,Pdcii*為第i回柔性直流的直流有功功率的指令值,Pdcii為第i回柔性直流的直流有功功率的測量值,ΔPdc為交直流協同控制主站有功功率控制環節輸出的柔性直流附加功率指令值,Ki為預置的第i回柔性直流的功率轉移比,K1,K2,…,Kn分別為第1,2,…,n回柔性直流的功率轉移比,n為兩區域系統中所互聯的柔性直流回數,kp2為柔性直流子控站有功功率控制環節的比例系數,ki2柔性直流子控站有功功率控制環節的積分系數,s為拉普拉斯算子。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通過交流與多回直流互聯的兩區域系統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令所述電壓端按照定電壓控制策略進行電壓控制,包括:
設置所述定電壓控制策略包括電壓控制環節、內環電流控制環節及所述無功類控制環節;所述電壓控制環節根據各回柔性直流的直流電壓的指令值和測量值計算各回柔性直流的d軸電流指令值;所述內環電流控制環節根據電壓控制環節的d軸電流指令值及無功類控制環節生成的q軸電流指令值,計算得到對應回柔性直流的三相電壓的參考波幅值。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廣東電網有限責任公司電力調度控制中心;南方電網科學研究院有限責任公司,未經廣東電網有限責任公司電力調度控制中心;南方電網科學研究院有限責任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210403889.2/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