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生物防靜電高分子聚合材料在審
| 申請號: | 202210402419.4 | 申請日: | 2022-04-15 |
| 公開(公告)號: | CN115107326A | 公開(公告)日: | 2022-09-27 |
| 發明(設計)人: | 李蓮枝 | 申請(專利權)人: | 東莞市正和防靜電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32B9/02 | 分類號: | B32B9/02;B32B9/04;B32B27/02;B32B27/36;B32B3/28;B32B3/08;C08J9/12;C08L67/04;C08L25/14;D01F8/10;D01F8/16 |
| 代理公司: | 北京智行陽光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11738 | 代理人: | 朱興明 |
| 地址: | 523000 廣東省東莞***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生物 靜電 高分子 聚合 材料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生物防靜電高分子聚合材料,涉及高分子材料技術領域。包括夾層,夾層為塑化的玉米淀粉層,夾層兩側分別固定連接有接觸層,接觸層2的制造方法如下:步驟一:將聚乳酸在干燥箱中干燥后將聚乳酸與擴鏈劑分別放置在密煉機中進行混合,干燥箱的干燥溫度為75-80℃之間,干燥時間控制在4-5小時,一段時間后的到物料A,擴鏈劑為分子量在60000-80000g/mol的聚苯乙烯/聚甲基丙烯縮水甘油酯無規共聚物,每千克聚乳酸使用60-80g擴鏈劑。本發明通過在接觸層中穿插上利用導電的聚乙炔、聚苯胺、聚吡咯和聚噻吩混合制成的抗靜電纖維,能夠避免材料在運輸搬運和使用過程中由于摩擦導致的電荷存儲,以此來消除材料中的靜電。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高分子材料技術領域,具體為一種生物防靜電高分子聚合材料。
背景技術
靜電是兩種不同性質的物體相互接觸或摩擦時,導致兩個物體分別帶上不同的電荷。當電荷停留在物體的內部或表面呈相對靜止狀態時,我們稱這種不流動的電荷為靜電,靜電能夠導致很多危害,對電子、工業、紡織和造紙行業都有不同程度的影響,靜電還有可能導致嚴重的事故,在生產和生活中都是極大的安全隱患。
目前的高分子聚合材料由于其材料特性,在進行材料的搬運、運輸和使用的過程中,由于過程中會產生振動很難保證材料之間不發生接觸,所以容易在其材料上產生較多的靜電,從而在使用時存在較大的安全隱患。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生物防靜電高分子聚合材料,以解決上述背景技術中提出的問題。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提供如下技術方案:一種生物防靜電高分子聚合材料,包括夾層,所述夾層兩側分別固定連接有接觸層,接觸層與夾層接觸的位置貫穿設置有多個防靜電纖維;
所述接觸層的制造方法如下:
步驟一:將聚乳酸在干燥箱中干燥后將聚乳酸與擴鏈劑分別放置在密煉機中進行混合,一段時間后的到物料A;
步驟二:將物料A進行壓片,得到物料B;
步驟三:將物料B放置在模具中,并將模具置于高壓釜內部進行發泡;
步驟四:發泡結束后拆除模具得到波浪形的接觸層。
更進一步地,所述防靜電纖維的生產步驟如下:
S1:取質量比例為1:1:1:1的聚乙炔、聚苯胺、聚吡咯和聚噻吩進行混合得到物料C;
S2:將物料C在高溫反應釜中進行混合攪拌的到物料D;
S3:將物料D紡織成絲的到防靜電纖維。
更進一步地,所述S2步驟中高溫反應釜的攪拌溫度控制在60-75℃,攪拌時間控制在30-45分鐘。
更進一步地,所述夾層為塑化的玉米淀粉層。
更進一步地,所述步驟一中的擴鏈劑為分子量在60000-80000g/mol的聚苯乙烯/聚甲基丙烯縮水甘油酯無規共聚物。
更進一步地,所述步驟一中的干燥箱的干燥溫度為75-80℃之間,干燥時間控制在4-5小時。
更進一步地,所述步驟二中物料B的厚度為1-2mm,壓制溫度控制在160-170℃之間進行。
更進一步地,所述步驟三中的發泡氣體為二氧化碳,發泡壓力控制在11-12Mpa。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
該生物防靜電高分子聚合材料,通過在接觸層中穿插上利用導電的聚乙炔、聚苯胺、聚吡咯和聚噻吩混合制成的抗靜電纖維,能夠避免材料在運輸搬運和使用過程中由于摩擦導致的電荷存儲,以此來消除材料中的靜電。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東莞市正和防靜電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未經東莞市正和防靜電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210402419.4/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