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霧水收集裝置在審
| 申請號: | 202210401359.4 | 申請日: | 2022-04-18 |
| 公開(公告)號: | CN114778217A | 公開(公告)日: | 2022-07-22 |
| 發明(設計)人: | 趙靜楠;馬文健;李慧平;劉勇;王榕漢 | 申請(專利權)人: | 天津科技大學 |
| 主分類號: | G01N1/20 | 分類號: | G01N1/20;E03B3/28;B23K26/362 |
| 代理公司: | 天津盛理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2209 | 代理人: | 陳娟 |
| 地址: | 300457 天津市濱海*** | 國省代碼: | 天津;1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霧水 收集 裝置 | ||
1.一種霧水收集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殼體(2),所述殼體(2)為圓筒形;
一入風口(9),所述入風口(9)安裝在所述殼體(2)的上部;
一排風扇(3),所述排風扇(3)安裝在所述殼體(2)的下部,所述入風口(9)與所述排風扇(3)呈對角線布置;
一集水箱(7),所述集水箱(7)安裝在所述殼體(2)的底部;
一支撐件(11),所述支撐件(11)安裝在所述殼體(2)內,所述支撐件(11)由六個支撐壁板圍成六棱柱形,定向疏導霧水的流動方向;
多個圖案化超浸潤材料板(12),所述圖案化超浸潤材料板(12)懸掛安裝在所述支撐壁板的外側面,每個支撐壁板安裝多個圖案化超浸潤材料板(12),圖案化超浸潤材料板(12)與霧氣的接觸面由仿甲殼蟲表面的微納米級圖案構成;
多個U形管(14),U形管(14)安裝在所述圖案化超浸潤材料板(12)的下方,用于盛接從圖案化超浸潤材料板(12)流下來的水,每個圖案化超浸潤材料板(12)的下方均安裝一U形管(14),U形管(14)橫向設置,與水平面具有一定的傾角,使水可以從U形管(14)流出;
多個導水管(15),所述導水管(15)安裝在相鄰的兩個支撐壁板的接縫處、豎向設置,用于盛接從U形管(14)流出的水,并將水導入所述集水箱(7);
一螺旋冷凝管(10),所述螺旋冷凝管(10)安裝在所述支撐件(11)六個支撐壁板圍成的內腔中。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霧水收集裝置,其特征在于,還包括一取水管(6),所述取水管(6)安裝在所述集水箱(7)的底部,所述取水管(6)具有進水端及出水端,所述取水管(6)的進水端與所述集水箱(7)連通連接。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霧水收集裝置,其特征在于,還包括一水泵(5),所述水泵(5)與所述取水管(6)的出水端連接。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霧水收集裝置,其特征在于,還包括一過濾網(16),所述過濾網(16)安裝在所述入風口(9)內。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霧水收集裝置,其特征在于,還包括一風向標(1),所述風向標(1)安裝在所述殼體(2)的頂部。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霧水收集裝置,其特征在于,還包括一底座(8)及多個地腳螺栓(4),所述底座(8)為環形,套裝在所述殼體(2)的底部外壁,位于所述集水箱(7)的上方,所述地腳螺栓(4)徑向均勻間隔安裝在所述底座(8)上,將底座(8)與地面固裝連接。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霧水收集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殼體(2)及集水箱(7)的內壁均附隔熱保溫材料。
8.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霧水收集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圖案化超浸潤材料板包括兩層結構,底層為微納米級的超疏水結構層,在超疏水結構層的上方制出超浸潤圖案層,所述超浸潤圖案為均勻間隔排布的方形、圓形、三角形、橢圓形、規則或不規則的多邊形的一種或兩種以上的組合圖案。
9.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霧水收集裝置,其特征在于,在正對入風口的支撐壁板(11-1)上至上而下排布三個圖案化超浸潤材料板(12),在正對排風扇的支撐壁板(11-2)上至上而下依次排布兩塊超疏水板(18)及一塊圖案化超浸潤材料板(12),其中圖案化超浸潤材料板(12)正對排風扇,其它四塊支撐壁板與正對入風口的支撐壁板相同,均至上而下排布三個圖案化超浸潤材料板(12)。
10.根據權利要求9所述的霧水收集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圖案化超浸潤材料板(12)上的超浸潤圖案為均勻間隔排布的方形。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天津科技大學,未經天津科技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210401359.4/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斑節對蝦智能運輸裝置及方法
- 下一篇:一種紫外工業鏡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