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可生物降解的環保塑料袋加工用造粒機在審
| 申請號: | 202210385363.6 | 申請日: | 2022-04-13 |
| 公開(公告)號: | CN114770796A | 公開(公告)日: | 2022-07-22 |
| 發明(設計)人: | 武亞峰;徐建軍;姬志福;胡光洲 | 申請(專利權)人: | 江蘇安普林新材料研究院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29B9/10 | 分類號: | B29B9/10;B29B9/16;B29B13/10;B29B13/04;B01D19/00 |
| 代理公司: | 蘇州創策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32322 | 代理人: | 韓娟 |
| 地址: | 221000 江蘇省徐州市高新技***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生物降解 環保 塑料袋 工用 造粒機 | ||
1.一種可生物降解的環保塑料袋加工用造粒機,包括造粒機本體(1)、傳動組件(5)和除泡組件(8),其特征在于:
所述造粒機本體(1)底部焊接固定有支撐架(2),且造粒機本體(1)頂部一側設置有進料斗(3),同時進料斗(3)中部設置有破碎組件(4),所述傳動組件(5)設置于造粒機本體(1)內部中間位置,且造粒機本體(1)內壁設置有電加熱板(6),同時造粒機本體(1)底部設置有下料口(7),所述除泡組件(8)設置于下料口(7)底部,且除泡組件(8)下方設置有篩選組件(9),同時篩選組件(9)一側設置有冷卻機構(10)。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可生物降解的環保塑料袋加工用造粒機,其特征在于:所述破碎組件(4)包括電機(401)、支架(402)、破碎軸(403)和破碎刀片(404),所述電機(401)通過支架(402)與進料斗(3)安裝連接,且電機(401)通過輸出軸與破碎軸(403)連接,同時破碎軸(403)兩側設置有破碎刀片(404)。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可生物降解的環保塑料袋加工用造粒機,其特征在于:所述傳動組件(5)包括驅動電機(501)、傳動軸(502)和螺旋葉片(503),所述驅動電機(501)設置于造粒機本體(1)一側,且驅動電機(501)通過傳動軸(502)與螺旋葉片(503)連接。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可生物降解的環保塑料袋加工用造粒機,其特征在于:所述除泡組件(8)包括第一除泡板(801)、第二除泡板(802)、安裝卡槽(803)和模具出口(804),所述第一除泡板(801)設置于下料口(7)內部,且第一除泡板(801)下方設置有第二除泡板(802),所述第一除泡板(801)和第二除泡板(802)通過安裝卡槽(803)與下料口(7)卡合連接,且下料口(7)底部安裝有模具出口(804)。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可生物降解的環保塑料袋加工用造粒機,其特征在于:所述篩選組件(9)包括篩選框架(901)、篩選網格(902)、安裝支架(903)、電動伸縮桿(904)、推板(905)、橡膠防護墊(906)、下料板(907)、第一收料箱(908)和第二收料箱(909),所述篩選框架(901)底部設置有篩選網格(902),且篩選網格(902)與安裝支架(903)連接,所述電動伸縮桿(904)一端與安裝支架(903)連接,且電動伸縮桿(904)另一端與推板(905)安裝連接,同時推板(905)一側設置有橡膠防護墊(906),所述篩選框架(901)底部一側設置有下料板(907),且篩選框架(901)下方設置有第一收料箱(908),同時第一收料箱(908)一側設置有第二收料箱(909)。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可生物降解的環保塑料袋加工用造粒機,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卻機構(10)包括水箱(1001)、抽水管(1002)、水泵(1003)、出水管(1004)、噴霧頭(1005)和固定管夾(1006),所述水泵(1003)一端通過抽水管(1002)與水箱(1001)連接,且水泵(1003)另一端通過出水管(1004)與噴霧頭(1005)連接,同時出水管(1004)上設置有固定管夾(1006)。
7.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可生物降解的環保塑料袋加工用造粒機,其特征在于:所述電機(401)、破碎軸(403)和破碎刀片(404)組成轉動機構,且八個破碎刀片(404)對稱設置在破碎軸(403)兩側。
8.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一種可生物降解的環保塑料袋加工用造粒機,其特征在于:所述電動伸縮桿(904)、推板(905)和橡膠防護墊(906)組成伸縮機構。
9.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可生物降解的環保塑料袋加工用造粒機,其特征在于:所述除泡組件(8)與篩選組件(9)兩者無接觸。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江蘇安普林新材料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經江蘇安普林新材料研究院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210385363.6/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BI-AAD寰樞關節間融合器
- 下一篇:一種印章智能識別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