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高分子導熱復合薄膜材料的高通量篩選方法及裝置在審
| 申請號: | 202210384865.7 | 申請日: | 2022-04-13 |
| 公開(公告)號: | CN114740041A | 公開(公告)日: | 2022-07-12 |
| 發明(設計)人: | 丁鵬;彭巨擘;彭方;符澤衛;王金合;宋娜;馬殿普;錢權;李俊;袁英杰;覃德清;普友福 | 申請(專利權)人: | 上海大學;云南錫業集團(控股)有限責任公司研發中心 |
| 主分類號: | G01N25/18 | 分類號: | G01N25/18 |
| 代理公司: | 廣州高炬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44376 | 代理人: | 孫明科 |
| 地址: | 200444*** | 國省代碼: | 上海;3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高分子 導熱 復合 薄膜 材料 通量 篩選 方法 裝置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高分子導熱復合薄膜材料的高通量篩選方法及裝置,該方法包括如下步驟:S1:批量制備高分子導熱復合薄膜材料;S2:批量制備復合薄膜測試樣品;S3:批量樣品導熱性能檢測;S4:批量樣品導熱性能篩選;S5:確定目標材料的制備方案。本發明通過將高分子復合薄膜材料制備、樣品制備、導熱性能測試與數據分析步驟加以系統集成,將高通量試驗方法引入到高分子復合材料領域,提高由不同組分和制備條件下高分子復合材料的定向研發的效率,從批量生成的樣品中快速篩選出性能匹配的目標材料,同時逆向獲得該材料的具體組分及制備條件,有效縮短材料的研發制備過程,降低高分子復合導熱材料的研發和生產成本,以應用于大批量生產。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高分子材料基因工程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高分子導熱復合薄膜材料的高通量篩選方法及裝置。
背景技術
目前,在材料基因工程中,為了有效縮短材料的研發周期,提高生產效率,對樣品的高通量制備與表征是必要的環節。材料高通量實驗是材料基因工程的三大核心要素之一,它與材料的計算模擬、材料信息學/數據庫的有機結合可以提高材料研發的效率。但是,由于材料的類別多、屬性差別大,制備過程中的工藝條件多、差別大等因素制約,材料高通量制備與表征技術的應用仍存在諸多的技術困難。
公開號為CN107153025A的中國發明專利公開了一種材料的高通量制備方法,其是將材料試樣進行加熱后保溫,然后將保溫后的材料試樣保持原位并自保溫后的材料試樣的一端進行冷卻。試樣沿著縱向方向主要以熱傳導方式散熱,冷卻速率慢,因此試樣從底部到頂部的冷卻速率逐漸減小,從而在一個試樣上實現一系列連續不同的冷卻速率;進而得到具有不同微觀組織和性能的材料集合體。但是其僅適用于金屬材料、陶瓷材料和無機復合材料,其所制備的具有不同微觀組織和性能的材料集合體,其原材料、制備工藝及性能測試等與高分子復合材料之間也存在著巨大的差異,因此,難以將該方法及裝置應用于高分子復合材料的高通量制備、測試,以篩選得到具備所需特定性能的高分子復合材料。
發明內容
針對上述現有技術的不足,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高分子導熱復合薄膜材料的高通量篩選方法及裝置,將高通量高分子復合薄膜材料制備、樣品制備、導熱性能測試與數據分析步驟加以系統集成,以將高通量試驗方法引入到高分子復合材料領域,提高由不同組分和制備條件下高分子復合材料的定向研發的效率,從批量生成的樣品中快速篩選出性能匹配的目標材料,同時逆向獲得該材料的具體組分及制備條件,以應用于大批量生產。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采用的技術方案是:
一種高分子導熱復合薄膜材料的高通量篩選方法,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如下步驟:
S1:批量制備高分子導熱復合薄膜材料:將多個高分子導熱復合薄膜材料反應物組合,分依次通過N級、多個條件發生器,在不同的制備條件下,分別得到X組使用不同條件制備的復合薄膜材料,其中,N、X均大于1;
S2:批量制備復合薄膜測試樣品:將X組合材料分別轉移到制樣器中,制備得到X組標準導熱測試樣品;
S3:批量樣品導熱性能檢測:將X組標準導熱測試樣品,分別傳送到導熱測試儀器中進行導熱性能檢測,其輸出結果后得到X組樣品導熱性能測試數據;
S4:批量樣品導熱性能篩選:根據預先設定的目標材料導熱性能數據,從X組樣品導熱性能測試數據中,篩選出滿足條件的至少一組目標樣品;
S5:確定目標材料的制備方案:根據目標樣品追溯其反應物組合、N級、多個條件發生器及其制備條件,得到目標材料的全部制備方案。
S6:如步驟S4不能從X組樣品導熱性能測試數據中,篩選出滿足條件的至少一組目標樣品,則調整高分子導熱復合薄膜材料反應物組合,重復步驟S1-S3,直至能從X組樣品導熱性能測試數據中,篩選出滿足條件的至少一組目標樣品。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上海大學;云南錫業集團(控股)有限責任公司研發中心,未經上海大學;云南錫業集團(控股)有限責任公司研發中心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210384865.7/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表面改性有機顏料及改性方法、應用和包含其的色母粒
- 下一篇:一種碼頭檢測設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