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白發蘚培育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2210369820.2 | 申請日: | 2022-04-08 |
| 公開(公告)號: | CN114642162A | 公開(公告)日: | 2022-06-21 |
| 發明(設計)人: | 朱歡騰;王云華 | 申請(專利權)人: | 常大君 |
| 主分類號: | A01G31/00 | 分類號: | A01G31/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盛凡佳華專利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11947 | 代理人: | 李芳 |
| 地址: | 132000 吉林省白城*** | 國省代碼: | 吉林;2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白發 培育 方法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白發蘚培育方法,包括如下步驟:(1)材料篩選;(2)材料加工;(3)混料處理;(4)培育。本發明屬于材料加工技術領域,具體是指一種以野檜葉白發蘚為原料直接在松皮石上培育的白發蘚培育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材料加工技術領域,具體是指一種白發蘚培育方法。
背景技術
隨著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對居住和生活環境的要求越來越高,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注重室內裝飾的藝術性和觀賞性。近年來,苔蘚材料造景深受人們的青睞,天然的苔蘚植物材料逐漸被廣泛地應用到微景觀、雨林景觀、室內外庭院景觀、戶外園林景觀等領域,而白發蘚、灰蘚等苔蘚植物的植物體相對細小,造景效果更佳,而天然的苔蘚植物對養護環境的要求比較高,一旦外部環境出現劇烈波動或遇到長期缺水、缺乏光照、持續高溫、霉菌侵染等不適宜的環境狀況,苔蘚植物往往會出現發黃、發黑、霉變甚至大面積死亡的現象,培育成本較高。
發明內容
為了解決上述難題,本發明提供了一種低成本的白發蘚培育方法。
為了實現上述功能,本發明采取的技術方案如下:一種白發蘚培育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1)材料篩選:將野檜葉白發蘚人工馴養3~6個月后,提取新鮮葉片頂尖2~3毫米處剪斷;
(2)材料加工:將步驟(1)中的葉片頂尖放置在避光處8~12h,使葉片水分自然風干;
(3)混料處理:向步驟(2)中得到的風干后的葉片中加入松皮石粉末,混合均勻;
(4)培育:將步驟(3)中的混合物撒在松皮石上,20~30天即可從葉片處長出芽點,繼續培育即可。
優選的,所述步驟(3)中松皮石粉末的粒徑為40~60目,產自浙江衢州。
優選的,所述步驟(4)中的培育氣候條件為:溫度為15~25℃,空氣濕度為65%~80%,通風不強或不通風,每日噴水一次。
本發明采取上述方案取得有益效果如下:本發明提供的一種白發蘚培育方法,直接以野檜葉白發蘚為原料,經馴養后,直接在松皮石上培育盛白發蘚,將白發蘚與造景用的松皮石直接融為一體,無需后續移植,降低移植過程中的損失,且原料易得。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對本發明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是本發明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發明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發明保護的范圍。
實施例1
本發明提出的一種白發蘚培育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1)材料篩選:將野檜葉白發蘚人工馴養3~6個月后,提取新鮮葉片頂尖2~3毫米處剪斷;
(2)材料加工:將步驟(1)中的葉片頂尖放置在避光處8~12h,使葉片水分自然風干;
(3)混料處理:向步驟(2)中得到的風干后的葉片中加入粒徑為40~60目且產自浙江衢州的松皮石粉末,混合均勻;
(4)培育:將步驟(3)中的混合物撒在松皮石上,在溫度為15℃,空氣濕度為65%,通風不強或不通風,每日噴水一次的培育條件下,20~30天即可從葉片處長出芽點,繼續培育即可。
實施例2
本發明提出的一種白發蘚培育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1)材料篩選:將野檜葉白發蘚人工馴養3~6個月后,提取新鮮葉片頂尖2~3毫米處剪斷;
(2)材料加工:將步驟(1)中的葉片頂尖放置在避光處8~12h,使葉片水分自然風干;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常大君,未經常大君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210369820.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