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SF6 在審
| 申請號: | 202210368975.4 | 申請日: | 2022-04-08 |
| 公開(公告)號: | CN114657582A | 公開(公告)日: | 2022-06-24 |
| 發明(設計)人: | 肖淞;李祎;彭瑞超;陳釔江;曾福平;潘成;唐炬;張曉星 | 申請(專利權)人: | 武漢大學 |
| 主分類號: | C25B9/19 | 分類號: | C25B9/19;C25B1/01;C25B1/245;C25B15/023 |
| 代理公司: | 武漢科皓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特殊普通合伙) 42222 | 代理人: | 江慧 |
| 地址: | 430072 湖*** | 國省代碼: | 湖北;4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sf base sub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SF6廢氣的電化學降解方法,所述方法包括:組裝電解池,所述電解池包括陽極區、陰極區、以及用于隔開所述陽極區和所述陰極區的隔膜;其中,所述陽極區采用Pt網狀電極作為陽極,陽極室電解液包括AgNO3和H2SO4溶液;所述陰極區采用Cu電極作為陰極,以飽和甘汞電極為參比電極,陰極室電解液包括氰化鎳絡合物和KOH溶液;向所述陰極區充入SF6廢氣;向所述陽極、所述陰極和所述參比電極加壓以進行電解反應,并采集氣相產物和液相產物進行分析。該方法步驟簡單且環保,同時降解率高,經檢測SF6的降解率達到了82~92%。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廢氣處理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一種SF6廢氣的電化學降解方法。
背景技術
SF6絕緣性能是空氣的2.5倍,滅弧性能是空氣的約100倍,圍繞SF6設計和開發的電力設備被廣泛使用。盡管SF6具有諸多優良的性質,但是其本身具有極強的溫室效應,是諸多環境公約中規定的限制性排放氣體,SF6的使用和排放一直是環境領域關注的重點。近年來隨著電力工業的發展,SF6作為最具代表的絕緣氣體,其使用量也呈現上升趨勢。
SF6被列為六大限制性氣體之一,其他五個分別是二氧化碳(CO2)、甲烷(CH4)、氧化亞氮(N2O)、氫氟碳化物(HFCs)、全氟化碳(PFCs),其中SF6是單位體積溫室效應值最高的氣體。SF6的GWP值是CO2的23500倍,遠超其他溫室氣體,同時SF6穩定性很強,能夠在大氣層中穩定存在上千年。因此可見,SF6的減排具有很強的環境意義,SF6廢氣的處理目前存在巨大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因此,有必要開發一種SF6廢氣的環保處理方法。
發明內容
本發明目的是提供一種SF6廢氣的電化學降解方法,產物易于分離,步驟簡單且環保,同時降解率高,經檢測SF6的降解率達到了82~92%。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采用如下技術方案:
本發明提供了一種SF6廢氣的電化學降解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組裝電解池,所述電解池包括陽極區、陰極區、以及用于隔開所述陽極區和所述陰極區的隔膜;其中,所述陽極區采用Pt網狀電極作為陽極,陽極室電解液包括AgNO3和H2SO4溶液;所述陰極區采用Cu電極作為陰極,以飽和甘汞電極為參比電極,陰極室電解液包括氰化鎳絡合物和KOH溶液;
向所述陰極區充入SF6廢氣;
向所述陽極、所述陰極和所述參比電極加壓以進行電解反應,并采集氣相產物和液相產物進行分析。
進一步地,所述陽極室電解液為加入了濃度范圍為20~30mM的AgNO3的4.5~5.5M的H2SO4溶液。
進一步地,所述陰極室電解液為加入了濃度范圍為45~55mM的氰化鎳絡合物的9.5~10.5M的KOH溶液。
進一步地,所述隔膜為32型隔膜。
進一步地,所述向所述陰極區充入SF6廢氣,具體包括: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武漢大學,未經武漢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210368975.4/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一種Nd<sub>2</sub>O<sub>3</sub>-Yb<sub>2</sub>O<sub>3</sub>改性的La<sub>2</sub>Zr<sub>2</sub>O<sub>7</sub>-(Zr<sub>0.92</sub>Y<sub>0.08</sub>)O<sub>1.96</sub>復相熱障涂層材料
- 無鉛[(Na<sub>0.57</sub>K<sub>0.43</sub>)<sub>0.94</sub>Li<sub>0.06</sub>][(Nb<sub>0.94</sub>Sb<sub>0.06</sub>)<sub>0.95</sub>Ta<sub>0.05</sub>]O<sub>3</sub>納米管及其制備方法
- 磁性材料HN(C<sub>2</sub>H<sub>5</sub>)<sub>3</sub>·[Co<sub>4</sub>Na<sub>3</sub>(heb)<sub>6</sub>(N<sub>3</sub>)<sub>6</sub>]及合成方法
- 磁性材料[Co<sub>2</sub>Na<sub>2</sub>(hmb)<sub>4</sub>(N<sub>3</sub>)<sub>2</sub>(CH<sub>3</sub>CN)<sub>2</sub>]·(CH<sub>3</sub>CN)<sub>2</sub> 及合成方法
- 一種Bi<sub>0.90</sub>Er<sub>0.10</sub>Fe<sub>0.96</sub>Co<sub>0.02</sub>Mn<sub>0.02</sub>O<sub>3</sub>/Mn<sub>1-x</sub>Co<sub>x</sub>Fe<sub>2</sub>O<sub>4</sub> 復合膜及其制備方法
- Bi<sub>2</sub>O<sub>3</sub>-TeO<sub>2</sub>-SiO<sub>2</sub>-WO<sub>3</sub>系玻璃
- 熒光材料[Cu<sub>2</sub>Na<sub>2</sub>(mtyp)<sub>2</sub>(CH<sub>3</sub>COO)<sub>2</sub>(H<sub>2</sub>O)<sub>3</sub>]<sub>n</sub>及合成方法
- 一種(Y<sub>1</sub>-<sub>x</sub>Ln<sub>x</sub>)<sub>2</sub>(MoO<sub>4</sub>)<sub>3</sub>薄膜的直接制備方法
- 熒光材料(CH<sub>2</sub>NH<sub>3</sub>)<sub>2</sub>ZnI<sub>4</sub>
- Li<sub>1.2</sub>Ni<sub>0.13</sub>Co<sub>0.13</sub>Mn<sub>0.54</sub>O<sub>2</sub>/Al<sub>2</sub>O<sub>3</sub>復合材料的制備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