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基于壓力校正的測溫裝置有效
| 申請號: | 202210368920.3 | 申請日: | 2022-04-08 |
| 公開(公告)號: | CN114719990B | 公開(公告)日: | 2022-12-13 |
| 發明(設計)人: | 張鄴允;胡益鳴;胡彥峰;李明宇;張繼剛 | 申請(專利權)人: | 山東三宏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G01J5/00 | 分類號: | G01J5/00;G01J5/70;G01J5/03;G01J5/06 |
| 代理公司: | 北京鍾維聯合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579 | 代理人: | 黃利萍 |
| 地址: | 276300 山東省臨沂市*** | 國省代碼: | 山東;37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基于 壓力 校正 測溫 裝置 | ||
本發明提供了一種基于壓力校正的測溫裝置,包括第一測溫口、第二測溫口、至少一個壓力傳感器、測溫開關、控制器、處理器、紅外溫度傳感器;所述第一測溫口用于測量握持測溫裝置的測溫者的體溫;所述第二測溫口用于測量被測者的體溫;所述處理器用于基于所述控制器發送的溫度計算指令,根據所述紅外溫度傳感器獲取的溫度數據計算獲得所述第一測溫口測量的第一溫度t1和所述第二測溫口測量的第二溫度t2;所述控制器基于所述測溫開關的工作狀態和所述壓力傳感器采集的壓力值來生成相應的測溫控制指令,以及控制所述處理器基于所述壓力傳感器采集的壓力值對所述第一溫度t1進行校正。本發明能夠減少測溫裝置的測量誤差,提高測量準確性。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測溫裝置,具體涉及一種利用測溫者體溫來對被測者的體溫進行校正的測溫裝置。
背景技術
目前,現有的常用測溫裝置一般為耳溫槍、額溫槍、腕溫槍等紅外測溫裝置。這種紅外測溫裝置具有測量速度快、裝置本身與被測者不直接接觸和對環境不產生污染等優點,但是極易受外界因素(例如:燈光、測量距離、環境溫度和外部熱源等)的影響而導致測溫不準。
解決該問題的一個方式是采用外部黑體輻射校對,解決溫度儀自身老化等導致測不準,如中國專利文獻CN 106414090 A公開的校驗紅外耳溫計的裝置及校驗方法。該方案的缺點是需要在知道不準的情況下采取校準措施,無法自動提供校準措施;而且還需要獨立的外部校驗設備。
解決該問題的另一個方式是采用環境溫度補償,解決環境溫度造成的影響,如中國專利文獻CN191092A公開的紅外線耳溫槍及其溫度補償方法。該方案的缺點是受非接觸測量的距離影響較大,如果耳溫槍距離被測者的距離較遠,將無法提供精準的補償。
因此,亟待需要提供一種能夠自動且準確的對測溫裝置進行校正的校正方案。
發明內容
本發明旨在提供一種基于壓力校正的測溫裝置,該裝置能夠自動且準確的對測溫裝置進行校正。
本發明采用的技術方案為:
本發明實施例提供一種基于壓力校正的測溫裝置,包括第一測溫口、第二測溫口、至少一個壓力傳感器、測溫開關、控制器、處理器、紅外溫度傳感器;所述處理器和所述紅外溫度傳感器分別與所述控制器連接;所述第一測溫口用于測量握持測溫裝置的測溫者的體溫;所述第二測溫口用于測量被測者的體溫;所述處理器還與所述紅外溫度傳感器連接,用于基于所述控制器發送的溫度計算指令,根據所述紅外溫度傳感器獲取的溫度數據計算獲得所述第一測溫口測量的第一溫度t1和所述第二測溫口測量的第二溫度t2;所述控制器基于所述測溫開關的工作狀態和所述壓力傳感器采集的壓力值來生成相應的測溫控制指令,以及控制所述處理器基于所述壓力傳感器采集的壓力值對所述第一溫度t1進行校正。
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基于壓力校正的測溫裝置,由于設置有兩個測溫口,一個用于測量測溫者的體溫,作為基準溫度,另一個測量被測者的體溫,通過比較兩者之間的溫度差值,來判斷被測者的體溫是否屬于正常,從而能夠避免由于測溫裝置由于自身或外界因素導致的測量不準確。此外,通過在手持部上設置壓力傳感器,并基于壓力傳感器采集的壓力值來對測溫者體溫進行校正,從而能夠使得測量的測溫者體溫更加準確,進而使得對被測者的體溫判斷更加準確。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測溫裝置的側視圖;
圖2為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測溫裝置的正視圖;
圖3為本發明實施例的測溫裝置的紅外光線傳播光路原理圖;
圖4為本發明一實施例的壓力傳感控制電路的結構示意圖;
圖5為本發明另一實施例的壓敏傳感控制電路的結構示意圖;
圖6(a)至圖6(c)分別為本發明實施例的壓力傳感器和OR門陣列的結構示意圖;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山東三宏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未經山東三宏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210368920.3/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