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新能源電機用機殼在審
| 申請號: | 202210368632.8 | 申請日: | 2022-04-08 |
| 公開(公告)號: | CN114915083A | 公開(公告)日: | 2022-08-16 |
| 發明(設計)人: | 曾強;毛正松;陳濤;張松;歐陽石坤;司政勇;奉智卿;李鄧勰 | 申請(專利權)人: | 玉柴芯藍新能源動力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H02K5/20 | 分類號: | H02K5/20;H02K5/18;H02K5/10;H02K5/04;H02K9/19;H02K5/22 |
| 代理公司: | 廣西曙光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45132 | 代理人: | 賴立強 |
| 地址: | 530000 廣西壯族*** | 國省代碼: | 廣西;45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新能源 電機 機殼 | ||
本發明涉及增程器發電機技術領域,具體是一種新能源電機用機殼,外殼上設置有進水口和出水口,外殼內設置有第一半環形水路、第二半環形水路和環形水路,第一半環形水路和第二半環形水路直徑方向對稱設置且在同一層位置,進水口、第一半環形水路、環形水路、第二半環形水路和出水口首位連接形成串聯水路,第一半環形水路、第二半環形水路和環形水路均包括為2層以上的并聯設置的水道;外殼內環上述設置有環形翅片,環形翅片設置在第二層環形水路一側。本發明采用并聯型環形水道,且在散熱水道中增加了環形散熱翅片,同時引導冷卻液分布更合理,改善電機散熱條件、增加散熱面積,散熱效率提高。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增程器發電機技術領域,具體是一種新能源電機用機殼。
背景技術
新能源電機水冷機殼采用螺旋形水道、環形水道、“之”字形水道等,主要采用壓力鑄造一體成型或型材加工制造而成。
如中國專利CN202651996U公開的電機冷卻水套,采用環形串聯水道結構,包括覆蓋在電機上的水道以及進水口和出水口,所述水道為串聯的回形迷宮結構,進水口及出水口分別位于水道兩端。
又如中國專利CN212231278U公開的一種電機水道冷卻結構和電機,采用回形串聯水道結構,包括進水口、出水口和水道;所述進水口和所述出水口分別設置于所述水道的兩個末端;所述進水口和所述出水口設置于所述水道的同一側,所述進水口和所述出水口分別設置于所述水道上相對的兩個位置;所述水道為串聯的回形迷宮結構。
常規水冷內轉子電機機殼帶冷卻水道,機殼同時起到散熱和支撐作用,電機繞組和鐵芯產生的熱量大部分是從定子鐵芯的外表面傳遞給機殼、機殼再把熱量傳遞給水道中的冷卻液、通過冷卻熱帶走熱量。因此,電機定子鐵芯外表面是主要散熱面。
而外轉子電機主要散熱面是定子鐵芯內表面,定子鐵芯內表面的散熱面積相對不足,相對內轉子電機鐵芯散熱面積大幅度減小,電機散熱條件差;環形串聯水道或者回形串聯水道由于冷卻液冷卻路線太長,冷卻液引流不合理,散熱效率低下;水道結構采用一體鑄造成型,成本高,可維護性差。
發明內容
本發明涉及增程器發電機技術領域,具體是一種新能源電機用機殼,采用并聯型環形水道,且在散熱水道中增加了環形散熱翅片,同時引導冷卻液分布更合理,改善電機散熱條件、增加散熱面積,散熱效率提高。
本發明的技術方案如下:
一種新能源電機用機殼,包括相互配合的內殼和外殼,外殼成環形腔體,內殼壓裝進入外殼的內環,內殼的兩端面與外殼焊接密封;
所述外殼上設置有進水口和出水口,所述外殼內設置有第一半環形水路、第二半環形水路和環形水路,所述第一半環形水路和所述環形水路同軸設置且分層設置,第一半環形水路和第二半環形水路直徑方向對稱設置且在同一層位置,所述進水口、第一半環形水路、環形水路、第二半環形水路和出水口首位連接形成串聯水路,即構成兩層水路冷卻;
所述第一半環形水路、第二半環形水路和環形水路均包括為2層以上的并聯設置的水道;所述外殼內環上述設置有環形翅片,所述環形翅片設置在所述第一半環形水路一側。
本發明采用兩層結構的串聯水路,每個水路上設置有2層以上的水道,即多個水道之間并聯,避免了現有技術中單條水路流通面積過大產生流動死區的問題,水流分布更加均勻,引導冷卻液分布更合理,散熱效果好。
此外所述外殼內環上述設置有環形翅片,提高了散熱效果。
本發明還采用分體設置的內殼和外殼組合形成電機殼,工藝簡單,成本低。
優選的,所述水道為環形結構,所述水道沿外殼軸向間隔均勻設置。采用多個水道,軸向設置,增加了散熱面積,同時引導冷卻液分布更合理,散熱效果好。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玉柴芯藍新能源動力科技有限公司,未經玉柴芯藍新能源動力科技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210368632.8/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