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帶穿刺熱凝功能的射頻系統在審
| 申請號: | 202210364794.4 | 申請日: | 2022-04-02 |
| 公開(公告)號: | CN114681050A | 公開(公告)日: | 2022-07-01 |
| 發明(設計)人: | 唐淑君 | 申請(專利權)人: | 上海美微達醫療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A61B18/12 | 分類號: | A61B18/12;A61B18/14;A61B10/02;A61B10/06 |
| 代理公司: | 上海市匯業律師事務所 31325 | 代理人: | 余艷 |
| 地址: | 200120 上海市浦東新區中國*** | 國省代碼: | 上海;3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穿刺 功能 射頻 系統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帶穿刺熱凝功能的射頻系統,包括射頻發生器、外套管電極、電極針及電極板;外套管電極包括外套管絕緣段和外套管熱凝段;外套管絕緣段包括第一有源層和套設在第一有源層外的第一絕緣層;第一有源層與外套管熱凝段連接;電極針包括針芯絕緣段和針芯熱凝段;針芯絕緣段包括第二有源層和套設在第二有源層外的第二絕緣層;第二有源層與針芯熱凝段連接;第一有源層、外套管熱凝段、第二有源層和針芯熱凝段均為有源材料;由外套管熱凝段的管壁形成針道熱凝區;由針芯熱凝段形成取樣點熱凝區。本發明有效解決針道和取樣點的出血,降低針道出血及取樣點出血的發生概率,以及降低針道種植的風險。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醫療器械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帶穿刺熱凝功能的射頻系統。
背景技術
現有兩種臨床中常用的工具,一種是有源射頻消融系統,一種是一次性活檢工具。現有的射頻消融系統,常用于腫瘤消融,常用的功率輸出較大,消融范圍較大。現有取活檢的工具都為無源器械,不具有針道消融功能。盡管活檢工具被做得越來越細,然而由于穿刺活檢手術本身具有侵入性,操作過程中極易造成取樣點以及針道出血。此外,在退針過程中,除容易造成針道出血外,還有可能使得活檢組織中的腫瘤細胞隨針道遷移種植到人體其他位置(簡稱針道種植),引起腫瘤轉移,嚴重影響患者的身體健康。
發明內容
為了精準止血和避免針道種植,本發明提供一種帶穿刺熱凝功能的射頻系統,包括射頻發生器、外套管電極、電極針及電極板;所述電極針可拆卸地穿插于所述外套管電極中,并可從所述外套管電極的前端伸出預設距離;
所述外套管電極包括外套管絕緣段和外套管熱凝段;所述外套管絕緣段包括第一有源層和套設在所述第一有源層外的第一絕緣層;所述第一有源層與所述外套管熱凝段連接;所述電極針包括針芯絕緣段和針芯熱凝段;所述針芯絕緣段包括第二有源層和套設在所述第二有源層外的第二絕緣層;所述第二有源層與所述針芯熱凝段連接;所述第一有源層、所述外套管熱凝段、所述第二有源層和所述針芯熱凝段均為有源材料;由所述外套管熱凝段的管壁形成針道熱凝區;由針芯熱凝段形成取樣點熱凝區;
所述外套管絕緣段與所述射頻發生器的第一控制端相連接,所述針芯絕緣段與所述射頻發生器的第二控制端相連接,所述電極板與所述射頻發生器的第三控制端相連接;
所述外套管電極和所述電極板之間、所述電極針和所述電極板之間分別通過所述射頻發生器構成第一消融回路、第二消融回路;所述射頻發生器控制所述第一消融回路、第二消融回路的通斷及切換。
在一些實施方案中,所述外套管熱凝段長度不小于所述針芯熱凝段長度。
在一些實施方案中,所述第一絕緣層為所述第一有源層外表面噴涂的絕緣材料或者為所述第一有源層外表面套設的具有絕緣效果的熱縮套管;
所述第二絕緣層為所述第二有源層外表面噴涂的絕緣材料或者為所述第二有源層外表面套設的具有絕緣效果的熱縮套管;
所述絕緣材料選自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PET)、聚四氟乙烯(Poly tetra fluoroethylene,PTFE)、聚酰亞胺(Polyimide,PI)或特氟龍涂層。
在一些實施方案中,所述電極針為實心針或空心針。
在一些實施方案中,所述外套管電極和所述電極針之間分別通過所述射頻發生器構成第三消融回路;所述射頻發生器還控制所述第三消融回路的通斷及切換。
在一些實施方案中,當切換至所述外套管電極和所述電極針之間構成的所述第三消融回路導通時,所述電極針需穿插于所述外套管電極中,且所述電極針與所述外套管電極之間通過結構鍵固定連接。
在一些實施方案中,所述射頻發生器包括射頻消融模塊、回路通斷切換控制模塊及人機交互模塊;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上海美微達醫療科技有限公司,未經上海美微達醫療科技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210364794.4/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