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塘泡型近自然河流濕地及其構建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2210362235.X | 申請日: | 2022-04-07 |
| 公開(公告)號: | CN114956341B | 公開(公告)日: | 2023-10-24 |
| 發明(設計)人: | 葛高嶺;胡保安;周云亮;陳存擴;焦蕾;王麗娟;董先鋒;孫涵;何攀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交(天津)生態環保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C02F3/32 | 分類號: | C02F3/32;C02F3/34;C02F7/00 |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鼎和專利商標代理有限公司 12101 | 代理人: | 王超 |
| 地址: | 300450 天津市河西*** | 國省代碼: | 天津;1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塘泡型近 自然 河流 濕地 及其 構建 方法 | ||
本發明屬于生態修復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塘泡型近自然河流濕地及其構建方法,所述塘泡型近自然河流濕地包括:所述微地形塑造結構包括河漫灘和將河漫灘分隔的主河槽,所述河漫灘上開挖辮狀水系和深潭;辮狀水系位于河漫灘上;所述辮狀水系之間形成沙洲,所述深潭位于所述濕地的出入口處;所述生態安全系統為所設置的微地形的形體維護系統,由低至高依次為護底段、護坡段和沙洲段,所述護底段上鋪有卵石,所述護坡段上鋪有植物防沖毯,并用U型釘固定。本發明提供一種形成了水流相互交錯的辮狀水系和“槽?洲?灘?塘?潭”多種地形生境的塘泡型近自然河流濕地及其構建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生態修復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塘泡型近自然河流濕地及其構建方法。
背景技術
現有技術:
近自然濕地是根據生態學原理,結合具體流域地形地貌、水文和植被情況,模仿、接近自然濕地的一種可持續的、生物多樣性的生態工程技術。它兼具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的特點,在提高系統水質凈化能力的同時,又具有景觀多樣性、維護人類與自然環境和諧性的特征。然而,隨著經濟的發展,造成了資源的過度開發和污染,傳統的人工濕地存在著占地大、維護費用高的缺點,依靠人工干預,模仿自然濕地的功能而形成的近自然濕地應運而生。
近年來國家重視并切實加強濕地保護與恢復工作,全國濕地保護體系基本形成,大部分重要濕地得到搶救性保護,局部地區濕地生態狀況得到明顯改善。
但本申請發明人發現上述現有技術至少存在如下技術問題:
在濕地生態恢復過程中面臨諸多挑戰,如在對河流濕地開展生態修復時,面臨水位變化頻繁、地形單調、物種單一、流速大、抗沖能力弱等問題,使得生態恢復效果不佳。現有技術中存在去除污染效果差、流速大、抗沖能力弱的缺陷。
解決上述技術問題的難度和意義:
因此,基于這些問題,本發明提供一種形成了水流相互交錯的辮狀水系和“槽-洲-灘-塘-潭”多種地形生境的塘泡型近自然河流濕地及其構建方法,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發明內容
本申請目的在于為解決現有技術中技術問題而提供一種形成了水流相互交錯的辮狀水系和“槽-洲-灘-塘-潭”多種地形生境的塘泡型近自然河流濕地及其構建方法。
本申請實施例為解決公知技術中存在的技術問題所采取的技術方案是:
一種塘泡型近自然河流濕地,所述塘泡型近自然河流濕地包括:
微地形塑造結構:所述微地形塑造結構包括河漫灘和將河漫灘分隔的主河槽,所述河漫灘上開挖辮狀水系和深潭;辮狀水系位于河漫灘上;所述辮狀水系之間形成沙洲,所述深潭位于所述濕地的出入口處;
生態安全系統:所述生態安全系統為所設置的微地形的形體維護系統,由低至高依次為護底段、護坡段和沙洲段,所述護底段上鋪有卵石,所述護坡段上鋪有植物防沖毯,并用U型釘固定;
植物配置區域:所述植物配置區域包括位于所述沙洲段上的種植土和位于種植土上的景石,所述種植土上種植挺水植物、地被植物和灌木。
本申請實施例還可以采用以下技術方案:
在上述塘泡型近自然河流濕地中,進一步的,所述辮狀水系平均坡度與主河槽的坡度一致,寬度在1m~5m之間。
辮狀水系平均坡度與主河槽的坡度一致,以防發生沖淤。
在上述塘泡型近自然河流濕地中,進一步的,辮狀水系中塘泡底高程比主河槽底高程高0.5~1.0m。
高程過低會影響主河道行洪,影響河道的形態,高程過高會導致水流全部從河道主槽中流走,起不到濕地凈化水質和提高生境的目的。
在上述塘泡型近自然河流濕地中,進一步的,所述深潭底高程比塘泡底高程低至少0.5m。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交(天津)生態環保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經中交(天津)生態環保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210362235.X/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