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回轉爐尾氣回收后氣體檢測裝置及其檢測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2210354002.5 | 申請日: | 2022-04-06 |
| 公開(公告)號: | CN114778259A | 公開(公告)日: | 2022-07-22 |
| 發明(設計)人: | 李石鳳;鄧朝勇;丁忠耀;李斌;張勁 | 申請(專利權)人: | 稀美資源(廣東)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G01N1/34 | 分類號: | G01N1/34;G01N1/40;G01N1/42;G01N21/64;B01D45/16;B01D53/26 |
| 代理公司: | 濟南鼎信專利商標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37245 | 代理人: | 李少俊 |
| 地址: | 510355 廣東省清***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回轉 尾氣 回收 氣體 檢測 裝置 及其 方法 | ||
1.一種回轉爐尾氣回收后氣體檢測裝置,包括回轉爐(1),其特征在于:所述回轉爐(1)上通過導氣管連接有廢氣處理結構(2),所述廢氣處理結構(2)的一端也反應室(5)連接,所述反應室(5)上連接有探測器(6),所述反應室(5)的一端通過導氣管連通有臭氧發生結構(3),所述臭氧發生結構(3)的一端上連接安裝有風機(4);
所述廢氣處理結構(2)包含冷卻除雜結構(7)、二級除雜結構(8)和三級除雜結構(9),所述冷卻除雜結構(7)與回轉爐(1)連接,所述冷卻除雜結構(7)的另一端連接有二級除雜結構(8),且二級除雜結構(8)的另一端連接有三級除雜結構(9);
所述臭氧發生結構(3)包含干燥結構(10)和臭氧發生器(11),所述干燥結構(10)與風機(4)的出氣管連接,且干燥結構(10)的另一端與臭氧發生器(11)導通連接。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回轉爐尾氣回收后氣體檢測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卻除雜結構(7)內安裝有可拆卸的螺旋管,且螺旋管的兩端分別與回轉爐(1)和二級除雜結構(8)的進氣端連通,所述冷卻除雜結構(7)位于螺旋管外部包裹設置有外殼,且在該外殼中填充有冷卻液,該冷卻液連通與外部的冷卻循環結構。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回轉爐尾氣回收后氣體檢測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二級除雜結構(8)內部設置有多個擋板,且多個擋板在二級除雜結構(8)內部形成折返式的流動通道。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回轉爐尾氣回收后氣體檢測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三級除雜結構(9)中設置有向著進氣端方向傾斜的隔板,且在該隔板的下表面上均勻設置有與豎直方向夾角小于五度且是沿著順時針方向旋轉的導板。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回轉爐尾氣回收后氣體檢測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干燥結構(10)內填充有干燥劑,且內部也是通過隔板設置成折返式的氣流通道。
6.根據權利要求1-5中任一項所述的一種回轉爐尾氣回收后氣體檢測方法,其特征在于:包含尾氣處理步驟和臭氧發生步驟,兩者在檢測過程中是同時進行的,且兩者完成后進入到反應室(5)中進行反應,然后通過探測器(6)進行檢測判斷出氣體濃度,其中:
尾氣處理步驟:
S1、對回轉爐排出的尾氣進行初步雜質分離;
S2、對回轉爐排出的尾氣進行降溫和除雜;
S3、對回轉爐排出的尾氣進行再除雜;
臭氧發生步驟:
S1、對空氣中的水分進行吸收分離;
S2、對處理后的空氣中的氧氣進行電暈產生臭氧。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稀美資源(廣東)有限公司,未經稀美資源(廣東)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210354002.5/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一體化便捷式注塑模具
- 下一篇:一種數據中心冷源群控虛擬調試系統及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