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預制墩柱與承臺的濕接縫連接施工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2210348305.6 | 申請日: | 2022-04-01 |
| 公開(公告)號: | CN114592423A | 公開(公告)日: | 2022-06-07 |
| 發明(設計)人: | 周璞;謝劍;袁星;鄧開來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十九冶集團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E01D19/02 | 分類號: | E01D19/02;E01D21/00;E01D19/06 |
| 代理公司: | 成都虹橋專利事務所(普通合伙) 51124 | 代理人: | 楊長青 |
| 地址: | 617000 四*** | 國省代碼: | 四川;5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預制 接縫 連接 施工 方法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預制墩柱與承臺的濕接縫連接結構及施工方法,目的在于降低預制墩柱與承臺的濕接縫連接的精度要求、保證濕接縫連接強度,并簡化施工過程。本發明采用的技術方案是:預制墩柱與承臺的濕接縫連接結構,包括承臺和預制墩柱,承臺頂面的中部設置沉臺,沉臺的底部預留錨栓孔;預制墩柱的底部預埋錨栓,預制墩柱的底部放置于沉臺內,錨栓插于錨栓孔內,沉臺和錨栓孔的間隙澆筑漿料形成后澆體。預制墩柱與承臺的濕接縫連接施工方法,首先進行承臺的支模、澆筑并養護,然后將預制墩柱吊裝至承臺的沉臺內,錨栓插入錨栓孔,并調整中心度及垂直度,最后采用漿料對沉臺和錨栓孔的間隙進行澆筑。本發明用于橋梁的設計及施工。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橋梁工程技術領域,具體是一種預制墩柱與承臺的濕接縫連接結構,以及該濕接縫連接結構的施工方法。
背景技術
近年來,橋梁裝配化施工已成為橋梁綠色建造的主要趨勢。目前,預制墩柱與承臺的連接方式主要有灌漿套筒連接、預應力連接、承插式連接、濕接縫連接。灌漿套管連接的主要特點是現場施工周期短且工作量小,但對施工精度有較高的要求,套筒壓漿密實度難以保證,不利于施工質量控制。預應力連接雖然技術、設計和計算分析都較為成熟,已得到廣泛應用,但工藝較為復雜且周期長,造價高。承插式連接的優勢是工序簡單且工作量小,但缺點是其結構形式抗剪能力不足,整體穩定性仍需研究。濕接縫連接的力學性能類似于現澆混凝土,原理簡單,使用較為廣泛,但是傳統濕接縫連接需要進行鋼筋連接和支設模板,施工周期長,作業量大。
公布號為CN 113235401 A的專利公開了一種可調節濕接縫方式的預制墩柱與承臺連接構造及施工方法,將后澆段設置于地面以下、墩柱根部,并增設臨時支撐系統和垂直度調整系統,預制墩柱主筋與承臺預埋連接鋼筋焊接連接在一起,后澆墩頭采用細石混凝土或UHPC澆筑位于地面之下。該方案與傳統的濕接縫連接相比,工序有所簡化,能更好地控制預制墩柱的安裝精度,但需要增設臨時支撐,由于后澆墩頭外露于承臺的頂面,因此還需增設立模,且在臨時支撐拆除后,后澆墩頭施工前,僅靠墩頭鋼筋承受預制墩柱重量,整體強度、剛度和穩定性有待實踐檢驗。
發明內容
本發明首先提供一種預制墩柱與承臺的濕接縫連接結構,目的在于降低預制墩柱與承臺的濕接縫連接的精度要求、保證濕接縫連接強度,并簡化施工過程。
本發明實現上述目的采用的技術方案是:預制墩柱與承臺的濕接縫連接結構,包括承臺和預制墩柱,承臺為現澆的鋼筋混凝土,承臺頂面的中部設置沉臺,沉臺在水平截面上的尺寸大于預制墩柱的底部在水平截面上的尺寸,沉臺的底部預留至少三個豎直布置的錨栓孔;預制墩柱的底部預埋錨栓,錨栓豎直布置,錨栓與錨栓孔的數量相等且位置對應,預制墩柱的底部放置于沉臺內,錨栓插于錨栓孔內,沉臺和錨栓孔的間隙為澆筑漿料形成的后澆體。
進一步的是:“沉臺的底部設置墊板”和/或“預制墩柱的底部設置底板”,其中,墊板在與錨栓孔對應的位置設置通孔或缺口,底板的形狀與預制墩柱底部的形狀一致。
更進一步的是:底板與各根錨栓為一個整體結構。
具體的:底板和墊板均為鋼板,底板和墊板在邊緣處設置至少一個焊接點位。例如,底板和墊板為Q355鋼板,厚度為30mm。
具體的:沉臺的邊緣與預制墩柱的外壁之間的距離為100~150mm。
進一步的是:承臺的頂部和預制墩柱的底部之間還設置用于找平預制墩柱的級配墊片。
具體的:沉臺呈直棱柱或圓柱形,錨栓孔在沉臺內均勻布置。例如,沉臺呈長方體的形狀,沉臺的四角分別設置一個錨栓孔,沉臺的深度為150mm。
具體的:形成后澆體的漿料為高強無收縮灌漿料或UHPC。
具體的:錨栓為直徑的圓鋼螺栓。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十九冶集團有限公司,未經中國十九冶集團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210348305.6/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