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疲勞狀態識別方法、系統、計算機及可讀存儲介質在審
| 申請號: | 202210345016.0 | 申請日: | 2022-04-02 |
| 公開(公告)號: | CN114869283A | 公開(公告)日: | 2022-08-09 |
| 發明(設計)人: | 辛增念 | 申請(專利權)人: | 江西科技學院 |
| 主分類號: | A61B5/18 | 分類號: | A61B5/18;A61B5/374;A61B5/00;G06K9/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清亦華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11201 | 代理人: | 何世磊 |
| 地址: | 330098 江西省南*** | 國省代碼: | 江西;36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疲勞 狀態 識別 方法 系統 計算機 可讀 存儲 介質 | ||
本發明提供了一種疲勞狀態識別方法、系統、計算機及可讀存儲介質,該方法包括:接收EEG數據采集儀按照預設采集通道采集并經過第一預處理的人體腦電波信號,并對人體腦電波信號進行特征提取,以識別出人體腦電波信號中的θ波、α波以及β波;基于預設算法分別計算出θ波、α波以及β波在預設采集通道內對應的算術平均值θav、αav以及βav,并根據θav、αav以及βav以及第一預設公式計算出腦電疲勞因子F;獲取當前駕駛時長對應的駕駛時間系數ω,并根據腦電疲勞因子F、駕駛時間系數ω以及第二預設公式計算出駕駛員疲勞程度。通過上述方式能夠客觀、可靠的計算出駕駛員的疲勞程度,并作出對應的預警措施,以有效的防止事故發生。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汽車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一種疲勞狀態識別方法、系統、計算機及可讀存儲介質。
背景技術
隨著科技的進步以及生產力的快速發展,汽車已經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得到普及,并且成為了人們出行必不可少的交通工具之一,極大的方便了人們的生活以及工作。
其中,疲勞駕駛是引發交通事故的重要因素之一,僅次于超速,并且疲勞駕駛在專業駕駛員群體中,特別是在長途客運以及物流司機中表現的尤其普遍。在長途駕駛的過程中,由于駕駛員的坐姿和動作長時間固定重復,使得其生理機能和心理狀態會緩慢發生變化,使得注意力分散、打瞌睡、視野變窄、信息漏看、反應判斷遲鈍,導致出現駕駛員操作失誤或者完全喪失駕駛能力,以致發生交通事故。
因此,針對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客觀、可靠的疲勞狀態識別方法很有必要,以有效的降低交通事故發生率。
發明內容
基于此,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疲勞狀態識別方法、系統、計算機及可讀存儲介質,以有效的降低交通事故發生率。
本發明實施例第一方面提出了一種疲勞狀態識別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EEG數據采集儀按照預設采集通道采集并經過第一預處理的人體腦電波信號,并對所述人體腦電波信號進行特征提取,以識別出所述人體腦電波信號中的θ波、α波以及β波;
基于預設算法分別計算出所述θ波、所述α波以及所述β波在所述預設采集通道內對應的算術平均值θav、αav以及βav,并根據所述θav、所述αav、所述βav以及第一預設公式計算出腦電疲勞因子F;
獲取當前駕駛時長對應的駕駛時間系數ω,并根據所述腦電疲勞因子F、所述駕駛時間系數ω以及第二預設公式計算出駕駛員疲勞程度。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通過接收EEG數據采集儀采集到的人體腦電波信號,并識別出該人體腦電波信號中的θ波、α波以及β波,進一步的,基于預設算法分別計算出θ波、α波以及β波在預設采集通道內對應的算術平均值θav、αav以及βav,并根據θav、αav以及βav以及第一預設公式計算出腦電疲勞因子F,最后只需獲取到當前駕駛員的駕駛時長,以得到對應的駕駛時間系數ω,即可根據腦電疲勞因子F、駕駛時間系數ω以及第二預設公式就能夠簡單、快速的計算出當前駕駛員的疲勞程度。通過上述方式能夠準確的獲取到駕駛員大腦中的θ波、α波以及β波,并基于獲取到的θ波、α波以及β最終得到對應的腦電疲勞因子F,最后只需根據腦電疲勞因子F以及駕駛時間系數ω就能夠客觀、可靠的計算出駕駛員的疲勞程度,并作出對應的預警措施,以有效的防止事故發生。
優選的,所述接收EEG數據采集儀按照預設采集通道采集并經過第一預處理的人體腦電波信號的步驟包括:
通過所述EEG數據采集儀采集駕駛員頭皮表面Fp1、Fp2、Fpz、T7以及T8處的腦電信號;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江西科技學院,未經江西科技學院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210345016.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心血管內科引流裝置
- 下一篇:一種無鈷富鋰材料、其制備方法和應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