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基于雙時間軸的RPA對公付款自動審批方法及系統有效
| 申請號: | 202210339598.1 | 申請日: | 2022-04-01 |
| 公開(公告)號: | CN114493552B | 公開(公告)日: | 2022-08-05 |
| 發明(設計)人: | 張福佳;方漢林;白鑫 | 申請(專利權)人: | 浙江保融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G06F17/00 | 分類號: | G06F17/00;G06Q10/10;G06V30/148;G06Q20/42;G06F40/194 |
| 代理公司: | 杭州華鼎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33217 | 代理人: | 項軍 |
| 地址: | 310023 浙江省杭州市余*** | 國省代碼: | 浙江;3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基于 時間 rpa 付款 自動 審批 方法 系統 | ||
本發明基于雙時間軸的RPA對公付款自動審批方法及系統的目的是通過運用RPA及圖像識別技術,實現對公付款的自動審批和支付。為達到該目的,在資金管理系統中建立審批時間軸和付款時間軸;從付款審批單中提取出業務要素,放置在審批時間軸中形成審批節點;機器人程序對比合同成功后在付款時間軸上建立付款節點,資金管理系統根據付款時間軸中的付款節點按時進行付款。與現有技術相比,采用本發明技術方案將合同審批時間和實際付款時間進行切割,有效的進行了付款的管理,對付款過程中常見的問題進行了優化。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金融及辦公自動化領域,尤其涉及一種基于雙時間軸的RPA對公付款自動審批方法及系統。
背景技術
在企業的日常付款過程中,企業往往要先于供應商簽訂采購合同,合同生效后提交付款申請,打款給供應商。采購部門提交付款審批單及合同掃描件,財務出納需先進行付款審批單的審核,然后在資金管理系統進行合同掃描件與付款審批單的比對,比對成功過后安排付款操作,對比失敗則進行打回操作。這樣財務出納需審核供應商合同,合同信息內容較多財務需要查看整個合同內容,出納提取本次要付款的金額,耗費大量時間。在存在大量付款單情況下,人工比對不僅慢,而且容易出錯,也不能實現電子化存儲。
對此,業內嘗試著將RPA(Robotic Process Automation,機器人流程自動化)技術應用在付款結算程序中。RPA是一項允許公司員工通過配置計算機軟件或機器人程序抓取并解析現有應用程序來處理事務、操縱數據、觸發響應并與其他數字系統通信的技術應用。如現有技術中專利申請號為CN202110911725.6的發明專利《基于RPA及AI的商戶結算付款處理方法、設備、設備及介質》中就公開了一種基于RPA及AI的商戶結算付款處理方法、設備、設備及介質,其中,該方法包括:S1、對結算付款申請表中的各個待審核項進行審核;其中,所述待審核項包括不同合作項目對應的合同號、結算單號和結算金額;S2、在所有待審核項均審核通過后,將審核完成的結算付款申請表的格式調整為符合付款系統要求的格式,并將格式調整后的結算付款申請表導入付款系統;S3、對于所述結算付款申請表中的每一個商戶,根據該商戶的賬目往來明細,如果確定出該商戶不存在歷史欠款,則確定該商戶滿足付款要求;S4、對滿足付款要求的商戶通過所述付款系統進行付款。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提高了商戶結算付款審核的效率及準確率。
但是這樣的技術移用只是簡單將RPA技術應用于結算場景,而并未針對實際情況進行優化。對于付款審核過于松散,且并未包括整個付款的財務流程。這樣的技術方案在實際應用中反而會帶來許多安全隱患以及財務損失,有的結算錯誤甚至要在審計時才會被發現。
發明內容
針對現有技術的缺點,本發明的目的是解決企業對公付款中的痛點,通過運用RPA及圖像識別技術,實現合同文本自動識別,自動提取合同付款關鍵信息,與資金管理系統中付款審批單進行比對,實現對公付款自動審批。在保證用戶收益的前提下提高客戶工作效率。整個付款流程有跡可循,即便發生錯誤也可以進行追溯糾錯。事實上,現有技術中實際并沒有可應用于付款的RPA技術。
為達到該目的,本發明基于雙時間軸的RPA對公付款自動審批方法,應用于資金管理系統,在資金管理系統中建立審批時間軸和付款時間軸;將人工審核完成的付款審批單導入資金管理系統;由于付款審批單格式并不固定,且很多具有支付意向但尚未確定的支付項目也需要先進行審批流程,此處經過實踐驗證采用人工審核效率高于機器人程序審核。由于后期對于合同審核非常嚴格,這樣也不會導致最終付款時出現錯誤。
從付款審批單中提取出業務要素,將業務要素打包壓縮后根據實際審批完成時間放置在審批時間軸中形成審批節點;這樣的操作主要為了方便機器人程序后期執行。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浙江保融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經浙江保融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210339598.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