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基于應力疏導的無砟軌道裂紋控制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2210336002.2 | 申請日: | 2022-03-31 |
| 公開(公告)號: | CN114707214A | 公開(公告)日: | 2022-07-05 |
| 發明(設計)人: | 易強;劉偉斌;王繼軍;王夢;施成;劉海濤;寧娜;趙磊;尤瑞林;杜香剛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鐵道科學研究院集團有限公司鐵道建筑研究所;中國鐵道科學研究院集團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G06F30/13 | 分類號: | G06F30/13;G01B21/32;G06F119/14 |
| 代理公司: | 北京康信知識產權代理有限責任公司 11240 | 代理人: | 劉娜 |
| 地址: | 100081 北***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基于 應力 疏導 軌道 裂紋 控制 方法 | ||
1.一種基于應力疏導的無砟軌道裂紋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確定道床變形情況,選取道床板(10)應力疏導區;
測量所述應力疏導區內的鋼軌(11)和所述道床板(10)的下部結構的變形數據;
建立軌道系統應力仿真分析模型,將所述變形數據導入所述軌道系統應力仿真分析模型,并計算確定應力控制斷面;
根據所述應力控制斷面,確定應力疏導方案;
在所述道床板(10)表面設置應力釋放溝槽,引導裂紋擴展方向。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應力疏導的無砟軌道裂紋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確定所述道床變形情況時,根據動檢車數據確定所述道床變形范圍。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應力疏導的無砟軌道裂紋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確定所述道床變形范圍后,確定所述道床變形范圍內的軌道結構狀態、所述道床的基礎結構是否存在裂紋、軌道結構層間離縫數據,以得出應力疏導區域。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應力疏導的無砟軌道裂紋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測量所述應力疏導區域內的所述鋼軌(11)和所述道床板(10)的下部結構變形數據時,采用軌檢小車測量所述應力疏導區域的所述鋼軌(11)的絕對或相對高程,繪制所述鋼軌(11)的連續變形曲線,并在道床板(10)的下部結構布置測點,測定所述應力疏導區域內的道床板(10)的下部結構變形曲線。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基于應力疏導的無砟軌道裂紋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建立軌道系統應力仿真分析模型,將所述變形曲線導入所述軌道系統應力仿真分析模型,并計算確定應力控制斷面時,所述軌道系統應力仿真分析模型至少包括鋼軌、扣件、軌枕、道床、道床板(10)的下部結構,并將測定應力疏導區域內道床板(10)的下部結構變形曲線作為邊界條件導入模型中,分析道床板(10)受力變形特征,根據最大應力區域確定應力控制斷面。
6.根據權利要求1至5中任一項所述的基于應力疏導的無砟軌道裂紋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確定所述應力疏導方案時,所述應力疏導方案包括所述應力釋放溝槽設置位置、相鄰的所述應力釋放溝槽的間隔、所述應力釋放溝槽的幾何形狀、所述應力釋放溝槽的深度。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基于應力疏導的無砟軌道裂紋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相鄰的所述應力釋放溝槽的間隔大于1個扣件間距。
8.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基于應力疏導的無砟軌道裂紋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應力釋放溝槽的深度大于等于5mm且小于等于15mm;和/或
所述應力釋放溝槽的的寬度小于等于10mm。
9.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基于應力疏導的無砟軌道裂紋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應力釋放溝槽呈V字形。
10.根據權利要求1至5中任一項所述的基于應力疏導的無砟軌道裂紋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道床板(10)表面設置所述應力釋放溝槽時,采用線切割的方式設置所述應力釋放溝槽,并在切割的同時注水,在切割完成后,對所述應力釋放溝槽進行打磨。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鐵道科學研究院集團有限公司鐵道建筑研究所;中國鐵道科學研究院集團有限公司,未經中國鐵道科學研究院集團有限公司鐵道建筑研究所;中國鐵道科學研究院集團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210336002.2/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