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集約化養殖尾水處理設備在審
| 申請號: | 202210321924.6 | 申請日: | 2022-03-30 |
| 公開(公告)號: | CN114573193A | 公開(公告)日: | 2022-06-03 |
| 發明(設計)人: | 李建軍;黃雅貞;郭婧;曾澤國;盧新民;鄧麗芳;劉德亭;曾慶祥;蔡志歡 | 申請(專利權)人: | 贛州市畜牧水產研究所 |
| 主分類號: | C02F9/14 | 分類號: | C02F9/14;C02F103/20 |
| 代理公司: | 贛州智府晟澤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36128 | 代理人: | 夏琛蓮 |
| 地址: | 341004 江西省*** | 國省代碼: | 江西;36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集約化 養殖 水處理設備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集約化養殖尾水處理設備,該養殖尾水處理設備旨在解決現有技術下養殖尾水處理設備結構復雜、建造成本高、使用維護繁瑣,過濾效率低、占地面積大、對地形有特殊要求、使用范圍小的問題。該養殖尾水處理設備包括養殖池、依次設置在所述養殖池右端的養殖尾水收集溝渠、處理池組和凈化池、安裝在所述養殖池和養殖尾水收集溝渠之間的第一連通管、安裝在所述養殖尾水收集溝渠和處理池組之間的第二連通管、安裝在所述處理池組和凈化池之間的第三連通管、固定在所述凈化池右端的排水管。該養殖尾水處理設備將過濾池換成過濾壩與沉淀池合并,通過沉淀、過濾、曝氣、微生物處理和生物凈化后,使養殖尾水達到零污染達標排放。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尾水處理設備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集約化養殖尾水處理設備。
背景技術
隨著我國水產養殖業的發展,在擴大水產養殖規模、增加養殖經濟效益的同時,因為自身觀念的限制以及養殖技術的落后,難以做到科學規范,導致養殖水體的污染,進而對當地的水資源以及生態環境造成了一定程度的破壞,而且會導致魚類爆發性疾病,養殖產品質量和產量下降,因此,增加對水產養殖尾水污染危害的認識,不斷加強對養殖尾水處理技術的研究,進而有效解決水產養殖尾水所造成的危害,是發展綠色生態水產養殖業的重要舉措。
水產養殖尾水中污染物來源于營養性成分、溶解的有機物、懸浮固體(SS)等,其主要污染物為氨氮、亞硝酸鹽、有機物、磷及污損生物,目前,國內外已有較多研究者對水產養殖尾水處理技術進行了大量的研究和應用,但大部分現有的養殖尾水處理設施結構復雜、建造成本高、使用維護繁瑣。
例如,公開號為CN112744985A的發明專利公開了一種斜地養殖尾水處理系統,該養殖尾水處理系統包括:排污渠,用于水污的收集;魚池,設置有至少一個,并通過魚池排水管連通排污渠,用于形成養殖空間;微生物反應池,內部形成物生物反應處理空間;微濾篩,傾斜設置處于微生物反應池的上方,用于固液分離;糞污槽,設置在微濾篩的下方,用于糞污的收集;生態凈化池,用于對污水進行生態處理;上溢水曝氣臺階,設置在微生物反應池和生態凈化池之間,用于曝氣。該系統采用的是通過上溢水曝氣臺階進行曝氣,增加了液體空氣的接觸面積,便于曝氣,通過生態凈化池進行生態處理,實現了綠化循環,但其處理設備結構復雜、建造成本高、使用維護繁瑣,占地較大、對地形有特殊要求,使用范圍小,且通過微濾篩進行過濾,過濾的效率低。
因此,針對上述養殖尾水處理存在的問題,亟需得到解決,以改善養殖尾水處理的成本及效率。
發明內容
針對現有技術的不足,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集約化養殖尾水處理設備,旨在解決現有技術下養殖尾水處理設備結構復雜、建造成本高、使用維護繁瑣,過濾效率低、占地面積大、對地形有特殊要求、使用范圍小的問題。
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提供了這樣一種集約化養殖尾水處理設備,該養殖尾水處理設備包括養殖池、依次設置在所述養殖池右端的養殖尾水收集溝渠、處理池組和凈化池、安裝在所述養殖池和養殖尾水收集溝渠之間的第一連通管、安裝在所述養殖尾水收集溝渠和處理池組之間的第二連通管、安裝在所述處理池組和凈化池之間的第三連通管、固定在所述凈化池右端的排水管;其中,所述處理池組內從左往右依次設置有沉淀池、第一過濾壩、曝氣池、第二過濾壩和微生物處理池,所述第一過濾壩和第二過濾壩均包括磚砌壩體和過濾壩體,所述處理池組前側安裝有羅茨鼓風機,所述羅茨鼓風機右端固定連接有往所述曝氣池內延伸的曝氣主管,所述曝氣池內底部上端固定連接有與所述曝氣主管相連的曝氣支管,所述曝氣支管上端固定連接有微孔納米曝氣盤,所述凈化池內設置有水生植物。
使用本技術方案的養殖尾水處理設備時,養殖池內的尾水通過第一連通管送入養殖尾水收集溝渠中,然后通過第二連通管送入處理池組中,在沉淀池內沉淀后經第一過濾壩過濾,然后進入曝氣池,啟動羅茨鼓風機,壓縮空氣經曝氣主管、曝氣支管和微孔納米曝氣盤送入曝氣池中,進行曝氣處理,然后經過第二過濾壩再次過濾,并進入微生物處理池內用微生物進行處理,然后由第三連通管將尾水送入凈化池中,通過水生植物進行生態凈化,最后通過排水管外排或二次使用。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贛州市畜牧水產研究所,未經贛州市畜牧水產研究所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210321924.6/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