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基于內容檢測的VR視頻體感觸覺反饋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2210311793.3 | 申請日: | 2022-03-28 |
| 公開(公告)號: | CN114661157A | 公開(公告)日: | 2022-06-24 |
| 發明(設計)人: | 陳曉明;李訓世 | 申請(專利權)人: | 北京工商大學 |
| 主分類號: | G06F3/01 | 分類號: | G06F3/01;G06V20/20 |
| 代理公司: | 北京萬象新悅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360 | 代理人: | 賈曉玲 |
| 地址: | 100048***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基于 內容 檢測 vr 視頻 感觸 反饋 方法 | ||
本發明公布了一種基于內容檢測的VR視頻觸覺反饋方法,屬于虛擬現實(VR)領域。本發明通過檢測視頻環境中雨/雪的強度,將雨/雪強度轉換為反饋電流,再根據人體的姿勢把不同程度的反饋電流轉換為動態觸覺反饋,將不同層次的觸覺反饋映射到支持體感或觸感反饋的可穿戴設備上。用戶在體驗時,不同的身體部位感受到不同程度的電刺激,通過體感服的刺激強度變化來感知到雨的變化。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虛擬現實(VR)領域,特指觸覺體感衣在VR環境中對受試者觸覺的映射,具體為一種基于雨雪檢測的VR視頻觸覺反饋方法。
背景技術
沉浸式多媒體已經得到廣泛的應用,如沉浸式媒體投影、5D影院、6DOF視頻等。在未來的沉浸式VR應用(包括VR視頻)中,通過添加觸覺反饋可以增強用戶沉浸感,并提高用戶在VR環境中的表現。例如,在一個VR視頻的場景中,最理想的是讓觀眾通過觸覺反饋來感受視頻場景中的環境,如下雨、下雪、刮風等。這有助于增強環境嵌入性。
全身體感設備的出現為環境嵌入的觸覺增強提供了新的可能性和模式。例如Teslasuit可以通過電刺激模擬全身的觸覺反饋。然而,要實現全身體感設備的環境嵌入,還面臨如下兩個挑戰:首先,當前的觸覺反饋是在虛擬環境中手動配置的,而不是從視頻中檢測環境因素,如下雨、下雪、刮風、溫度;其次,即使環境因素是可用的,也缺乏將這些因素轉化為用戶可感知觸覺的機制。
發明內容
本發明基于對VR環境中的觸覺模擬仿真,提供一種基于雨雪檢測的VR視頻觸覺反饋方法,用戶在VR環境中的沉浸感更加強烈,體驗更加真實。
本發明提供的技術方案如下:
一種VR視頻觸覺反饋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1)將VR視頻中視頻圖像中的降雨/降雪密度轉換為降雨/降雪強度;
2)支持體感或觸感反饋的可穿戴設備上設置若干個反饋通道,根據人體姿勢和降雨/降雪的角度,確定觸覺反饋接觸面,并將觸覺反饋接觸面中的反饋通道區分出不同的等級,其中觸覺反饋最大的反饋通道為優先接觸通道,其他反饋通道隨著它們與優先接觸通道的距離的增加而降低等級;
3)根據可穿戴設備的反饋通道上能夠施加的最大電流為Imax,按照如下公式將降雨強度轉換為反饋電流:
I(t)=kImaxρ(t)/ρmax
可穿戴設備設置的反饋通道的最大電流,ρ(t)為t時刻的降雨強度,ρmax為最大降雨強度,設置隨機數K作為雨強的系數;
4)根據步驟3)得到的反饋電流以及觸覺反饋接觸面上設置的反饋通道的等級數,得到每一個觸覺反饋接觸面上反饋電流,即第n個強度等級的反饋電流的計算公式如下:
其中I(t)是t時刻反饋電流(步驟3求得的反饋電流),e為自然底數,n∈Z*,并且n=N,N為觸覺反饋接觸面上的反饋通道等級數,Imax為優先通道的反饋電流數值,Imin為最低等級的反饋電流數值。
5)將步驟4)得到的反饋電流分配到可穿戴設備的相應反饋通道上,最終得到VR視頻觸覺反饋。
本發明考慮到人體姿勢的變化,人體姿勢不同導致外部刺激不同,例如,當人體垂直站立在地面時,胸前接觸面的頂部反饋通道、背部接觸面的頂部反饋通道和兩個臂部接觸面的肩部反饋通道是優先接觸通道;當人體面向天空時,胸前接觸面的所有反饋通道為優先接觸通道;當人體彎腰時,背部接觸面的所有反饋通道為優先接觸通道。
本發明的技術效果是: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北京工商大學,未經北京工商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210311793.3/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內容再現系統、內容提供方法、內容再現裝置、內容提供裝置、內容再現程序和內容提供程序
- 內容記錄系統、內容記錄方法、內容記錄設備和內容接收設備
- 內容服務系統、內容服務器、內容終端及內容服務方法
- 內容分發系統、內容分發裝置、內容再生終端及內容分發方法
- 內容發布、內容獲取的方法、內容發布裝置及內容傳播系統
- 內容提供裝置、內容提供方法、內容再現裝置、內容再現方法
- 內容傳輸設備、內容傳輸方法、內容再現設備、內容再現方法、程序及內容分發系統
- 內容發送設備、內容發送方法、內容再現設備、內容再現方法、程序及內容分發系統
- 內容再現裝置、內容再現方法、內容再現程序及內容提供系統
- 內容記錄裝置、內容編輯裝置、內容再生裝置、內容記錄方法、內容編輯方法、以及內容再生方法





